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记者初探蓝莓产业现状:切勿“果贱伤农”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大连天健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62票  浏览17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7月26日 12:34


  
  价格不稳,终将导致“果贱伤农”
  
  然而,我市蓝莓产业的发展也遇到了巨大的挑战,那就是价格不稳定,眼下盛果期蓝莓的市场价格更是直线下降,从4月初刚上市的120-130元/斤,到眼下超市里卖30元/斤左右,降幅可谓惊人。张永恒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的蓝莓园选用的是口感较好的“北陆”品种,为了让蓝莓实现有机栽植,他每年仅农家肥的投入就达到了46万元,加上人工、水电、租金,每斤的成本就达到了8元左右,而眼下我们经常能在农贸市场里看到7-8元一小盒的蓝莓果在兜售,这些被兜售甩卖的蓝莓大多来自种植散户,鉴于蓝莓短暂的采摘期,与其烂在地里,不如赔本卖出去,这是这些不成规模的蓝莓果农的想法。
  
  图为品种为“北陆”的蓝莓口感极佳。
  
  而低价倾销的后果直接导致了市场的混乱,消费者并不能分清楚7、8块钱的蓝莓与几十块钱的蓝莓在品质上区别,如此导致了超市里出售的优质蓝莓的滞销,从这个角度而言,我市的蓝莓种植业正处在“危险期”,如果让这些散户把市场搞乱了,那我市整个蓝莓产业的发展将面临严重的后果。张永恒建议有关部门,要规范引导蓝莓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充分发展农业合作社的作用,把种植散户集中起来,统一品牌、统一定价,这样蓝莓产业才会不如良性发展的路子,“不久前庄河的部分农户出现了砍树的现象,就是因为大家搞这个产业一哄而起,但搞价格竞争许多农民赔了钱,只好忍痛砍树去种别的”,这种局面不改变,那就将会出现“果贱伤农”的后果。
  
  图为蓝莓庄园采摘大棚。
  
  记者短评:发展精品农业,是让农民增收的良好途径。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在发展某项产业的时候,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一哄而起、大干快上”,看别人种植什么挣了钱,自己也得赶快跟着种,产量和规模在急剧膨胀的同时,也导致了市场价格的急转直下,结果“红火”了几年最终光景不在,导致这个产业效益下降,这似乎成了一种绕不开的“恶性循环”。为了改变这一不良循环,需要有关部门出台引导产业良性发展的政策,扶持大户做大做强,鼓励散户成立合作社组织,集中起来提高抗风险能力、降低成本,只有这样,蓝莓产业才能方兴未艾,“果贱伤农”才不会发生。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