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傍名牌"销售成难题 品牌打造还需政府给力
产销脱节 品牌意识淡薄
凤翔苹果借他人“嫁衣”羞答答“出阁”
那么,凤翔县苹果为什么要傍名牌呢?记者来到了凤翔县农业局了解情况,工作人员以领导忙为由拒绝了记者的采访。果农们告诉记者,苹果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之间严重脱节,是凤翔苹果借他人“嫁衣”羞答答“出阁”的主要原因。
果农李来虎:没有说推广,苹果怎么怎么卖,还是怎么怎么装,今年苹果咋办,没有人说这些话。
果农潘文兵:这几年为啥光叫发展种植面积,为啥不发展品牌呢?
记者注意到,品牌意识淡薄,品牌经营主体模糊是凤翔县在苹果产业发展上的一个弊端。事实上,对于凤翔苹果究竟用什么箱子,贴什么标签,标什么产地,果农说了不算,果商说了算。所以长期下来,他们只有套用外地的苹果牌子,装在有外地品牌字样的果箱。对此,凤翔县朝阳果业合作社理事长贺启科告诉记者,从长远来看,只有打出自己的品牌、使用自己的包装盒,果农们才能占据定价的主动权,不能因为眼前的利益让自己的好苹果长期“寄人篱下”。
凤翔县朝阳果业合作社理事长贺启科:长期用外地的箱子,让外地客商经营,我们的苹果树就务不成了,市场就由客商操纵了。
果农贺小林:咱们凤翔这么多苹果,箱子问题解决了,把陕西凤翔的字打上,苹果的品牌照样就出去了。
白水苹果做大宣传 产销结合成陕西名牌
就在凤翔果农为苹果傍名牌,长期寄人篱下无奈时,同处关中苹果优生区的白水县,这几年却把苹果产业做的是红红火火,白水苹果成了外地客商熟知的陕西名牌。
采访中,白水县果农告诉记者,苹果销售“傍名牌”的现象不光在宝鸡凤翔存在,很多年前,他们也曾这样做过。没有自身品牌,品质上乘的白水苹果只能套用外地的苹果品牌向外销售,但赚的钱很少,自己心里也不踏实。
在考察分析市场需求之后,2010年,白水县政府出面,组织引导果农实施品牌战略,聘请著名影视明星做形象代言,并在各级媒体做广告宣传,同时,对苹果的外观包装做了精心设计,在政府的全力推动下,曾经躲在深闺无人知的白水苹果终于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加上苹果的品质好,白水苹果如今成了南方客商们争相采购的大品牌。
白水县天桥果业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品牌精包装,今年10月初,他就以一箱120元的价格一次性向汕头市订出了5000箱富士王苹果,利润很是可观。
白水县天桥果业合作社总经理石立明:受益匪浅,和没有宣传以前,咱这一天平均销售就是礼品盒一百多盒,有时候只有七八十盒,从去年到今年,咱们最好能销售七八百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