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苹果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甘肃优质苹果高光效新树形高技术实践及思考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甘肃日报 作者: 本报记者 王宇兴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37票  浏览12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11月13日 13:45

  甘肃苹果产业技术创新的必由之路
  
  全省优质苹果高光效新树形高技术实践及思考

  金秋时节,我省又迎来一个苹果收获的季节。家住庆阳市宁县湘乐镇樊湾村的果农樊树鹏做梦也没有想到:同样的地块、同样的株树、同样的产量,只因去年对老果树进行了新树形改造,就使他家的3.5亩老果园今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稳产、高产好效果,优果率由改造前的40%提高到90%以上。特别是在今年严重的晚霜冻灾害条件下,果品平均亩产量仍保持在2500公斤左右。由于果品质量好,早在一个月前,他园子里收获的近1万公斤苹果,被四川一位客商看中后,以每公斤5元钱的价格全部收购,每公斤的价格比过去增加了两倍多。
  
  据当地林业技术人员介绍:去年以来,仅宁县就有500多户果农、近3000亩果园进行了新树形的改良,改良后的果园都像樊树鹏家的果园一样,今年都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
  
  给果农们的园子带来变化的,是由国家发改委下达,省发改委主持、省林业科学技术推广总站负责实施,正在全省11个县(区)进行的优质苹果高光效新树形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
  
  苹果产业增产不增收的困惑
  
  据了解,我省是全国苹果生产的主产省份之一,其面积或产量已名列全国第三位。截至2008年底,全省苹果面积已达330万亩,产量164万吨,产值30亿元,分别占甘肃省水果类总面积的71.2%,总产量的64.5%和总产值的55.4%,是甘肃省果品中的主导优势产品。尤其是经过多年的打拼和宣传,天水“花牛”苹果已被中外专家公认为与美国“蛇果”、日本“富士”齐名的世界三大著名苹果品牌之一。以平凉为代表的“金果”苹果也已走出当地,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经济来源。
  
  然而,有关专家却指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长期以来,我省苹果一直存在着大路货多、精品少、卖价低等现状,没有形成明显的产业优势。据林业部门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近年来,尽管全省苹果面积有了很大的增长,但是平均单产增长并不显著。近10年来由过去平均亩产200公斤只增加到目前的340公斤左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全国平均单产的55%,产量差距较大。另外,我省苹果内在品质与国外差别不大,但优质果率偏低,约为国外的1/2。由于苹果果品质量差,价格低,难以销售;在我省很多苹果产区,果农们往往发出“苹果价格抵不过洋芋卖价”的感叹。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水果市场,人们很难觅我省苹果的“芳踪”。
  
  为此,有关林业专家指出,我省果品在生产管理上过去一直缺少科学性和规范性,导致甘肃果品普遍存在品种老化、平均单产低、优果率低、一致性差等缺点,严重影响了果品的整体质量及市场竞争力。
  
  因此,如何尽快地提高甘肃省苹果总体产量和质量,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将我省的“品牌”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实现全省苹果从“面积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已成为摆在我省广大林业工作者和果农面前的一项重大科研课题。
  
  创新鼓了果农的“钱袋子”
  
  为了解决我省苹果产业增产不增收的问题,近年来,我省林业科技工作者为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2007年,经省林业科学技术推广总站科技人员多次考察比较,决定引进由北京日川河果树研究开发中心总结而成的高光效新树形整形修剪技术。该技术是北京日川河果树研究开发中心科技人员借鉴日本苹果管理技术,经过10余年探索、方法改进和技术不断创新,在我国北方地区64个示范点进行推广后,实践证明它是较为成熟的优质苹果整形修剪技术。
  
  为了将该技术尽快引进落到实处,2007年,经省发改委和省林业厅的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立项了《甘肃省优质苹果高光效新树形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项目实施期限为2008~2010年,总投资5000多万元,由甘肃省林业科学技术推广总站负责实施。分别在兰州市、天水市、平凉市、庆阳市等4个市11个县(区),对山区老果树进行了高光效新树形的技术改造示范。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为了从技术支撑上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两年来,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先后聘请日本果树专家末永武雄、北京日川河果树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张显川教授、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吴毅明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高照全为专家组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同时,项目各示范区从本地实际出发,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普及培训与提高培训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突出对乡(镇)技术干部和项目区果农进行强化培训。据统计:两年来各示范区共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128期,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和果农达21086人次,通过大力开展“送、讲、培、展、看”等形式的技术咨询、现场培训等活动,使优质苹果高光效新树形高技术的推广工作开展得十分顺利。
  
  据省林业科学技术推广总站科技人员介绍:项目实施两年来,我省已在11个县(区)共推广面积8000亩,示范带动3万多亩,全部取得增产增收的好效果。改造后的示范园亩收入平均增加3500多元,很多地方则达到了亩纯收入近10000元的好典型。
  
  前不久,我们跟随省发改委、省林业厅及北京来的果树专家,赴庆阳市宁县对我省优质苹果高光效新树形高技术产业化示范点进行了实地观摩。在宁县湘乐镇和瓦斜乡的樊湾、于家、方寨、南仓、永吉等村,记者欣喜地看到:由于对老果树采用了高光效新树形高技术改造工程,今年两乡镇的果农获得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据当地乡村干部介绍:去年,宁县湘乐镇和瓦斜乡两乡镇9个行政村430户果农,共完成2300亩高光效新树形高技术改造工程,今年两乡镇所改造的2300亩苹果园共产苹果6692吨,产值达到了1338万元,经济效益比两年前整整增加了一倍多。
  
  前来宁县观摩的天水市秦州区中梁乡上金村示范户田富全高兴地告诉记者:2007年,在专家的指导下,他对自家的4亩老果园进行了高技术改造,结果当年苹果实现了稳产,果品质量大为提高,优质果率由原来的30%提高到今年的80%以上,亩收入平均也由过去的3000—4000元提高到9000元。目前,在他的带动下,去年上金村300亩果园全部进行了高光效新树形高技术改造,经济效益非常显著。果农们都高兴地说:新技术鼓了我们果农的“钱袋子”
  
  新技术推广势在必行
  
  据北京日川河果树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张显川教授介绍:高光效新树形系列技术主要是针对目前10多年生密植栽培,光照郁闭的苹果传统树形进行树形改造的技术,是解决优质苹果生产,增加果农收入的一项核心技术。采用该技术后,通过对果树株行距调整,它能解决果园群体光照,有效提高果品质量,增加果农收入,苹果增产增收的潜力巨大。
  
  目前,该项技术已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列为“星火计划”、科技扶贫等计划项目,先后在北京、河北、山西、山西、山东等北方大部分省区市进行大面积示范性推广,前景非常广阔。
  
  据省林业科学技术推广总站站长辛永清介绍:目前,我省有苹果面积330万亩,普遍存在着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低的问题,大部分果园都可以进行高光效新树形的改造。因此,加快高光效新树形示范和改变我省推广基地的建设势在必行。他还给记者算账说:这些果园改造后,如果亩增收1000元,仅苹果一项,我省农民就可年再增加收入30多亿元,这实在是一笔不少的收入。它将对促进我省农业发展,增加农民增产增收、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发挥重要的作用。对此,辛永清认为,要真正把这项帮助农民增产增收的事情办好办实,目前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他说,由于广大果农对现有的苹果栽培技术在思想上已经根深蒂固,如果只通过简单的宣传或培训还无法改变他们的观念,只有通过广泛的试验、示范,并有组织地开展技术培训,使他们切身体会到这项技术的先进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并使一部分果农先受益,这样才能使这项技术在全省得到推广。因此,当前最重要的是要加大对技术干部和果农的宣传、培训力度,使果农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该技术的可靠性,确保项目顺利开展和大范围辐射推广。其次,各项目实施县(区)要加大示范园建设,确保果农有参观的地方、技术有宣传的地方、验收有看的地方。这样通过项目的建设,就能使农技人员和果农在实践中认识,在认识中提高,从而彻底改变他们的观念,打破常规,保证新技术得到顺利推广。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