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高端礼品水果路线 苹果也可以论个卖
自2009年成立合作社至今,经周桂荣手里卖出的苹果,不论是普通的寒富苹果,还是如今新引进的SOD美容苹果,总收入都比同品质、同类型的苹果要高出至少四分之一,这是为何?
2009年,周桂荣的果园到了收获季节。正当其他果农在家坐等水果商登门时,周桂荣找到相熟的旅行社、公司老总,组织人员到自家果园搞采摘。边玩边吃热闹非凡,摘下来的苹果按6元一公斤卖出。对面山头果农的苹果3元一公斤,却门可罗雀。与此同时,周桂荣还积极联系外地水果商前来。“他们给的价格能比本地客商高一些。”就这样,没几天的工夫,周桂荣家的苹果卖完了,而对面山头的果园只等来了两位水果批发商,大半山的苹果还没找到买主。
寒富苹果在丹东很普遍。随着采摘游的兴起,周桂荣觉得与其卷入激烈竞争,不如转变种植品种,走高端精品水果路线。此时,北京农科院教授正巧来窑沟村搞讲座。“人家结的苹果,一个最高能卖到10元钱。”农科院教授的话,引起周桂荣极大兴趣。这才有了如今丹东独一份的SOD苹果。
周桂荣赚得第一桶金时,有人来求教SOD苹果种植方法。技术是同样的技术,果子是同样的果子,一年下来,周桂荣还是赚得比别人多。“我把采摘和高端礼品路线结合,到外地找市场,使年收入增加了四五倍”。周桂荣告诉记者。而她苹果卖得好的诀窍就是,不等不靠,主动找市场。周桂荣告诉记者,找她求经验的果农不少。“他们很多人不愿意打破传统思想,只是一味等靠。”周桂荣说。有的农户和超市联系销售苹果,碰几次钉子后,就放弃了,有的干脆就在家里坐等水果商。一等一靠,苹果销售的黄金时期就过去了,最终导致有的赚个本,有的甚至赔本。
就在苹果销售市场接近饱和的时候,周桂荣大胆引进新品种,走精品路线。很多果农见新品种会增加成本,即便周桂荣免费提供技术和部分苗种,他们也不愿意尝试种植。如今周桂荣的一个苹果能卖上5元钱,不少果农还在为3元钱一公斤的苹果“面朝黄土背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