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果”长春遭遇阻击战
今年的“平安果”受到冷落 记者 王刚摄
东亚讯(记者李钊)据说,这个苹果横渡日本海,飞行时间两个多小时,它最终会被城市里的有钱人或者“小资”买走。它的称谓与国际接轨,名曰“世界一号”,它的价格也堪称“贵族”,叫价58元/个。
“世界一号”匆匆来到长春,在12月24日那天晚上将变身为“平安果”,成为一件“艺术品”。不过,“世界一号”最近很不开心,它并没有受到人们的爱戴,与那些便宜的“平安果”相比,它的处境十分危险。
23日,记者在长春多家超市发现了它的踪迹,尽管平安夜互赠“平安果”曾经是一些都市人表达爱意的礼物,但今年人们已将目光锁定为“务实”,对苹果变身的“平安果”正逐渐失去兴趣,它们没有取得想象中的好销量。平安夜前,一场“平安果”阻击战正在长春上演。
寂寞的“世界一号”
在长春重庆路一家大型超市,一个长相与“富士”无异的大红苹果,悄悄地趴在一堆进口水果中间。尽管从外观上看,它就是一个可爱的苹果,但细细端详,可以发现它的与众不同,它的体型比普通苹果大很多,尽管颜色并不十分鲜艳,但苹果把儿缠绕的白色海绵透露了它的尊贵。
之所以它享有如此高规格待遇,只因它的出身。按照官方说法,它在日本青森县的现代化水果园接受果品专家的专职培育,采摘过程经历了世界上最严格的各项监测,从日本到中国的飞行状态全程接受空调保护。当飞越日本海,抵达长春的超级市场后,它的身价有增无减。
在长春的这家超市,“世界一号”显得有些无辜,它尊贵的身份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高调追捧。23日10点至11点,在这个黄金时间里,一些人被它的高价所吸引,尽管在好奇心驱使下,他们拿起了“世界一号”,但所有人在看过价格后迅速将它放回原位。根据一位顾客的说法,“不就是一个苹果吗,干吗这么贵?”
慢热的平安夜
事实上,“世界一号”不是第一次坐飞机,也不是第一次来中国,更不是第一次接受全体中国人的检验。但是,它的遭遇应该令它自己都感到寒心。
同样感到寒心的还包括它的主人,超市一位销售人员将它寄望于城市中的有钱人,甚至是“小资”。“‘世界一号’是进口水果,本身就不是卖给普通消费者的,我们不担心卖不卖得动,关键是引领一种消费潮流。”在她眼里,剩下的一天时间(12月23日距离24日平安夜)已经足够了。“明天才是平安夜,市场这么大,肯定有需求。”这位销售人员自信地说。
“世界一号”的销售显得有些慢热,而平安夜的日子也没有好过到哪儿去。以往早早开始的“平安果”大战,在今年并没有提前爆发,甚至在平安夜的前一天,“平安果”同样没有表现出人们想象中的火爆。大街上,小贩们并没有像往年一样搬出家什儿高声叫卖“平安果”,相反,在少数一些繁华地段只能零星地听到并不自信的叫卖声,筐里的“平安果”也没有因此变少。
转变中的消费观
这种被称为“水果的艺术品”的商品,从繁育到采摘,再到登上全国各地的超市,其尊贵身份一直没有遭到疑义,只是在今年的平安夜前夕,却被老百姓遗忘,甚至包括那些几元钱的普通“平安果”。
正在长春某高校上学的陈同学在看到“世界一号”后,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不用说那么贵的‘世界一号’了,就算三五块的‘平安果’今年也不打算买了,与其买那么多送朋友,不如跟大家一起吃个饭,或者买些更实用的东西,帽子或者手套。”
人们的消费观正在悄悄地发生改变,服务于长春一家金融机构的李先生同样不会掏钱购买“世界一号”,即使他不差钱。在他心中,“平安果”更像是一场缘起于“小资”的无聊发明,对于58元/只的“世界一号”,李先生这样说,“有点炒作的意味,我绝对不会买,互赠‘平安果’只是表达对喜欢的人的一种爱意,不必下这么大的血本。”
东亚讯(记者李钊)据说,这个苹果横渡日本海,飞行时间两个多小时,它最终会被城市里的有钱人或者“小资”买走。它的称谓与国际接轨,名曰“世界一号”,它的价格也堪称“贵族”,叫价58元/个。
“世界一号”匆匆来到长春,在12月24日那天晚上将变身为“平安果”,成为一件“艺术品”。不过,“世界一号”最近很不开心,它并没有受到人们的爱戴,与那些便宜的“平安果”相比,它的处境十分危险。
23日,记者在长春多家超市发现了它的踪迹,尽管平安夜互赠“平安果”曾经是一些都市人表达爱意的礼物,但今年人们已将目光锁定为“务实”,对苹果变身的“平安果”正逐渐失去兴趣,它们没有取得想象中的好销量。平安夜前,一场“平安果”阻击战正在长春上演。
寂寞的“世界一号”
在长春重庆路一家大型超市,一个长相与“富士”无异的大红苹果,悄悄地趴在一堆进口水果中间。尽管从外观上看,它就是一个可爱的苹果,但细细端详,可以发现它的与众不同,它的体型比普通苹果大很多,尽管颜色并不十分鲜艳,但苹果把儿缠绕的白色海绵透露了它的尊贵。
之所以它享有如此高规格待遇,只因它的出身。按照官方说法,它在日本青森县的现代化水果园接受果品专家的专职培育,采摘过程经历了世界上最严格的各项监测,从日本到中国的飞行状态全程接受空调保护。当飞越日本海,抵达长春的超级市场后,它的身价有增无减。
在长春的这家超市,“世界一号”显得有些无辜,它尊贵的身份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高调追捧。23日10点至11点,在这个黄金时间里,一些人被它的高价所吸引,尽管在好奇心驱使下,他们拿起了“世界一号”,但所有人在看过价格后迅速将它放回原位。根据一位顾客的说法,“不就是一个苹果吗,干吗这么贵?”
慢热的平安夜
事实上,“世界一号”不是第一次坐飞机,也不是第一次来中国,更不是第一次接受全体中国人的检验。但是,它的遭遇应该令它自己都感到寒心。
同样感到寒心的还包括它的主人,超市一位销售人员将它寄望于城市中的有钱人,甚至是“小资”。“‘世界一号’是进口水果,本身就不是卖给普通消费者的,我们不担心卖不卖得动,关键是引领一种消费潮流。”在她眼里,剩下的一天时间(12月23日距离24日平安夜)已经足够了。“明天才是平安夜,市场这么大,肯定有需求。”这位销售人员自信地说。
“世界一号”的销售显得有些慢热,而平安夜的日子也没有好过到哪儿去。以往早早开始的“平安果”大战,在今年并没有提前爆发,甚至在平安夜的前一天,“平安果”同样没有表现出人们想象中的火爆。大街上,小贩们并没有像往年一样搬出家什儿高声叫卖“平安果”,相反,在少数一些繁华地段只能零星地听到并不自信的叫卖声,筐里的“平安果”也没有因此变少。
转变中的消费观
这种被称为“水果的艺术品”的商品,从繁育到采摘,再到登上全国各地的超市,其尊贵身份一直没有遭到疑义,只是在今年的平安夜前夕,却被老百姓遗忘,甚至包括那些几元钱的普通“平安果”。
正在长春某高校上学的陈同学在看到“世界一号”后,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不用说那么贵的‘世界一号’了,就算三五块的‘平安果’今年也不打算买了,与其买那么多送朋友,不如跟大家一起吃个饭,或者买些更实用的东西,帽子或者手套。”
人们的消费观正在悄悄地发生改变,服务于长春一家金融机构的李先生同样不会掏钱购买“世界一号”,即使他不差钱。在他心中,“平安果”更像是一场缘起于“小资”的无聊发明,对于58元/只的“世界一号”,李先生这样说,“有点炒作的意味,我绝对不会买,互赠‘平安果’只是表达对喜欢的人的一种爱意,不必下这么大的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