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销的苹果为何触网变热销?
触网
推销苹果
仅一周时间就卖出了16万斤
与陕西武功县果农坐等客商上门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网上土特产品的销售异常火爆。
网上淘衣服、淘家电早已不算稀奇,就连红枣、猪肉脯、大闸蟹、腊肉、樱桃……这些“土得掉渣”的农副产品,一旦连接上最先进的营销网络,其巨大收效也着实让人喜出望外。越来越多农副产品突破了时空限制,进入到这“永不落幕”的农贸市场。
记者从聚划算数据部门获悉:12月3日至9日,仅一周时间,每天超过1300万人网上赶集,各地地方特产受网友追捧。新疆大枣卖出37万斤,内蒙古的牛肉干卖出了10万斤,山东山药卖出4.5万斤,福建茶叶卖出约20万两,山西忻州糯玉米共售出150吨。由本报发起的陕西苹果“触网”公益行动,收到了可喜的效果,滞销苹果成了全国网友热捧的“香饽饽”,仅一周时间,陕西武功县滞销苹果通过聚划算这个平台就卖出了16万斤。
华南地区最大瓜果经销商,广州兴果贸易有限公司执行经理张永超表示,陕西猕猴桃、苹果、核桃、红枣及泡馍、凉皮、肉夹馍为代表的特色农副产品在全国独树一帜,应该借力互联网组团销售。
窝窝团公关总监分析:
“农副产品难卖现象的出现,很大一个原因是局部出现了信息不对称,而网络平台可以让供需双方有效对接。”窝窝团公关总监杨国强称,随着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的普及与发展,农产品“触网”,使农民、市民零距离对接,一个全新的产业链正在形成。农产品营销也并非一“网”就灵,农产品“触网”必须要解决好三个环节的问题:一是信息真实有效;二是农产品质量合乎标准;三是线下配套要及时跟上。
趋势
网络营销成主流
多地政府助推农副产品网上卖得火
记者了解到,淘宝网从2010年开始与各省、市政府合作精选了各地的名优土特产以及名优企业,联手搭建以省级为单位的特色中国地方馆,共同推进土特产的网上零售市场。截至目前,淘宝已经开设湖北馆、新疆馆、贵州馆、四川馆、浙江馆、湖南馆、福建馆等,陕西馆尚未上线。
“农产品‘触网’需要政府出面牵头,整合产品、物流等资源。”淘宝网负责人透露,贵州馆的开通首先得到了贵州省委书记、省长亲自批示。随后,贵州省农业委员会与遵义市委、市政府组团考察了杭州阿里巴巴集团总部。今年4月淘宝网负责人赴贵州省考察,6月农委和部分县再赴阿里巴巴集团总部,就有关事宜进行了再次对接。经研究协商,确定建立了特色中国“贵州馆”。开馆当日,贵州馆交易额接近3000万元。当日成交4万瓶贵州名酒,卖出了15000份茶叶、1万斤野生核桃、2万包蕨根粉。
值得关注的是,与陕西相邻的四川省,今年“11·11”网上销售成交额达到10.3亿元,排名全国第6位。今年12月6日开通的四川馆囊括了吃喝玩乐、衣食住行。开馆当日成交超过1万瓶四川当地名酒,卖出了超过1.3万包兔头、7000份兔肉、5000份鸭子和5000包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