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山西省,红枣产业路在何方?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第一食品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69票  浏览129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10月10日 14:41
  金秋时节,记者走访了吕梁沿黄四县以及交城等红枣主产区,对当地枣农、科研部门、政府主管部门、加工企业进行了采访,对目前山西省红枣产业发展现状、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全面的了解。
  
  据统计,山西省枣树面积已达480多万亩,超过其它任何一种干鲜果树面积,成为山西省发展最快、面积最大的果树,总产量达到2.7亿公斤?全国为14亿公斤。枣树面积和产量在全国名列第三。然而,红枣产业却存在着受灾频繁、销路不畅等问题,导致其难以做大做强,真正惠及百姓。
  
  山西省红枣产业历史悠久,红枣品质优良,但是近年来却频频遭受病虫灾害、天气灾害,使产业发展受到严重损伤,同时也极大地打击了枣农的积极性
  
  山西省是红枣原产地之一,产量居全国第三。但是多年来,枣树病虫害一直是红枣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食心虫、枣粘虫、枣疯病、枣锈病等在各枣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有时甚至造成严重减产。近年来,绿盲蝽、缩果病、黑斑病、炭疽病等在有些枣区危害加重,仅绿盲蝽造成的损失就十分可观。
  
  今年5月份,吕梁市沿黄河产枣大县——兴县、临县、柳林、石楼等地相继爆发了近20年来最大的枣树病虫灾害,受灾面积高达60多万亩。“当时,完全是春天的景,冬天的树。本应萌芽展叶生机勃勃的枣林,却有半数以上枣树是枯枝,已吐芽展叶的枣树嫩叶也被虫子吃掉变成光杆。”柳林县石西乡种枣大户宋文武说。后来,经林业部门技术人员调查,造成枣树如此严重灾害的主要原因是因从去年秋天至今年春季雨量过多,气候反复,加之枣农对枣树和病虫害防治的粗放管理导致爆发了大规模的病虫灾害,而直接造成这一灾害的罪魁祸首主要是由食芽象甲和枣步曲这两种害虫。这两种害虫加其它的害虫把枣树嫩芽嫩叶啃光了,导致了沿黄河滩和山上的枣树60%成了光杆。“灾情发生后,虽然政府部门启动了森林病虫害应急预案,并拨款帮助枣农紧急除治害虫,但是损失已然造成。今年枣树的挂果情况很不理想,密度低、个头小,总产量可能将减少30%-50%,甚至更严重。”宋文武告诉记者。
  
  除了病虫害的影响,每年秋季时的连绵阴雨也是萦绕在枣农心头的噩梦。去年红枣成熟期,山西省主要产枣区吕梁市连阴雨达半月之久,使该市160余万亩红枣大都裂果,几乎绝收,估计损失达到4亿元。石楼县是以红枣为支柱产业的农业大县,特别是沿黄6乡镇,红枣收入占当地农民收入的80%以上。全县红枣种植面积8146公顷,去年因连阴雨天气使红枣全部开裂、腐烂,成为毁灭性灾害,红枣全部绝收,受灾人口4.4627万人,经济损失5601.5万元。
  
  “可能是由于气候变化的原因,其实最近四五年,每年红枣成熟期都要下雨,给枣农造成一定的影响,只不过程度比较轻而已。如果这种状况再持续下去,将会对红枣产业产生严重的打击。”柳林县红枣中心主任李春旺这样说。而针对由于连阴雨裂枣的问题,目前尚没有什么好的预防措施。交城县林科所所长宋丽英告诉记者:“以前在红枣将要成熟时喷洒一些氯化钙,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最好的办法是改良树种,使红枣成熟期避开雨季。今年我们所引进了一些新树种,现在正在进行实验,效果如何明年才能知道。”
  
  由于山西省红枣产业产业化水平低,市场开发不足、缺乏品牌建设等原因,至今红枣尚未被消费者接受,没有真正打开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
  
  近年来,山西省的红枣种植业发展进度加快,成为全国红枣增长速度最快的省份,但是在产业化道路上仍以初级加工为主,已成为红枣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山西省的红枣市场更多的是二级加工贸易商。这些人主要是在做红枣的大批量批发。尽管也在做简单的食品加工,其做法只是洗干净一点再用一个塑料袋装起来,就已经不错了。专家分析认为:中国传统的枣树基本种植在山地、坡地或家庭庭院,基本以农户个体种植为主,产地分散、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经营;优质品种推广面积较少,经营枣业的企业基本上是沿用从农户手中或枣贩处收购——进行加工处理——进入市场的传统产销链形式,真正上规模、上档次、专业化的红枣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还没有形成。
  
  红枣是中国的特产。国际市场每年的总需求量在1000万吨以上,而中国的供应量仅1万吨左右,而山西省的外贸出口量就更小,还主要集中在东南亚等华人集中地区。而出现这种状况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山西省红枣产业受限于产业化水平低,市场开发不足。由于红枣是我国的特产,除东南亚等少数地区以外世界多数地区对红枣缺乏最基本的认识。天骄食业有限公司一位工作人员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该公司去年修建红枣冷库时,引进了一套德国的冷藏设备,需要德方专家来进行技术指导。工作人员为专家端来一盘骏枣,当专家看到时连连问这是什么东西。工作人员告诉他这次安装的冷藏设备就是用来储藏“这个东西”的。故事虽然可笑,却引人深思。
  
  “由于出口贸易对供货期、产品品质等要求特别高,再加上在国际上进行宣传费用特别高,一般的企业根本承受不起,因此现在的红枣加工企业一般都不做外贸,只在国内销售。”山西天骄食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如是说。
  
  缺乏名优品牌和拳头产品,也是红枣产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山西省虽有板枣、滩枣、胡瓶枣等大名枣,但种植滩枣达到80%以上。凭借这十大名枣的名头,山西省枣农依靠开发红枣种植,获得了一定的收益。但是,巨大的红枣产量却没有打出与此相适应的品牌来。现在,山西省乃至全国的红枣都在批发市场交易,就是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的红枣专卖也是市场上统一印制的包装,只是在借名枣的效应。在枣类品牌建设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子要走。柳林县红枣中心主任李春旺告诉记者:“以我们柳林的木枣为例,虽然这个品种营养价值很高,但是由于缺乏政府引导,加工企业又都是些小作坊,农民自发开发市场,现在都不能打进上规模的超市。”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国际化程度的加深,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枣树生产国和惟一的枣产品出口国,如果政府加以正确的引导,红枣及其加工品在国内消费和外贸出方面将迎来黄金期。
  
  红枣,据文字记载已有三千多年的栽植历史,以其皮薄肉厚、香甜可口、营养丰富而闻名。它的维生素C含量是苹果的80倍,柑桔的16倍,中华猕猴桃的8倍;含有丰富的蛋白质,19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多种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营养价值为百果之冠,堪称果中珍品,有“活维生素丸”和“百果之王”之美誉。俗话说“一日三枣,长生不老”。红枣含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并接受,可以断定,其市场潜力非常大,红枣作为我国的独有果业,它的价值将会逐步凸现出来。
  
  从国内讲,红枣价格稳中有升是大趋势。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红枣价格增长约10倍,但迄今尚未出现积压过剩的苗头。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药补不如食补”,红枣作为药食同源的食品,开发利用价值很大,给红枣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相关专家通过运用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口数预测,得出2010年前后国内红枣的需求年均增长8%。去年红枣的需求量为266万吨、今年为288万吨、2009年将增加到311万吨、2010年为340万吨。从国际市场分析,国外由于没有种植,也难以出现与枣相关的开发企业和产品。因此,在国际市场,中国红枣几乎无任何的威胁。特别是冬枣、梨枣、鲜食枣等的问世,尤其鲜枣,目前价格很高。在北京,鲜枣零售价每公斤30-40元,在香港每公斤364元,在美国、日本几乎是论个来卖,有的甚至一枚鲜枣要价1美元。所以红枣产业的确是前景广阔的一个特色产业,也是贫困山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
  
  “可以说山西省红枣产业具备许多有利条件,只要在生产加工、宣传方面多下些工夫,是完全可以打开国内甚至是国际市场的,但政府必须加大扶持力度。”谈到山西省红枣产业的发展前景李春旺这样说。在扶持红枣产业方面,政府至少应该做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科研投入,支持科研部门培育引进抗害抗灾新品种。二是制定倾斜政策,扶持红枣加工企业。政府要制定鼓励、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企业创造一个健康发展的平台。同时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改变传统粗加工方式,开发“精”、“深”系列产品。树立品牌意识,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扩大对外宣传与交流,增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三、加强科技信息网络建设,为农民提供一个信息平台。互联网络覆盖面广,信息传播速度快,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势。因此,政府部门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建设完善科技信息网,使其真正成为农民致富的“信息桥”。
  
  “只要我们在病虫害、自然灾害防治上能取得突破,在产品开发、品牌建立上多下些工夫,红枣产业肯定能成为一个带动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采访结束时,柳林县红枣中心主任李春旺对记者说了这样一番话。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