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农牧区改革试点一线报道 红彤彤的枸杞红火火的日子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新华网青海频道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83票  浏览7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12月09日 16:18
  新华网青海频道西宁12月06日电 金秋,走进格尔木市大格勒乡,沿途一片片红彤彤的大田时隐时现。当我们来到查那村,站在地头,已经有半人多高的枸杞树上结满了红彤彤珍珠般大小的枸杞。农民康福全一家正忙着采摘辛勤劳作一年换来的丰厚果实。
  
  近年来,格尔木在推进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和新农村建设中,加强了对农牧民群众的服务职能,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农民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今年大格勒乡70%的耕地全都种上了枸杞,逐步实现了以枸杞种植为主的产业化发展之路。三年后,等到枸杞盛产的旺季,每亩地就能增收6000多元。同时,全乡已经有20多户开起了“农家乐”,有500多户群众搞起了温棚种植,群众的收入逐年提高,农民们也在政府实实在在的服务中享受到了发展带来的实惠。
  
  “种枸杞原来想都不敢想,可乡政府专门带我们几次去宁夏、诺木洪参观、学习后,我便将25亩地全部给种上枸杞了。”康福全一边摘着枸杞,一边与记者聊了起来。“起初还怕种不好,为此乡上专门派了技术员手把手地教我们浇水、施肥、剪枝。现在,青海力科生物有限公司与我们签订了收购枸杞的合同,这一下我们算是吃上了定心丸。”
  
  大格勒乡副乡长杜延伟告诉记者,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后,乡政府机构改革主要围绕着服务“三农”、增收致富做文章,将原来的各站所合并成了综合服务中心,面对农民的需求,新设立9个服务岗位,专职为群众服务。机制的转变、统一的管理改变了以往乡镇一级“小、散、弱”的局面,架起了上级部门和农民之间的桥梁,提高了服务的效能,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乡财区管乡用”同时解决了乡上的办公经费紧缺的现状,经费宽裕了,乡政府就组织群众每年到省内外学习、参观。使农民群众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转变了观念,为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和发展第三产业积累了经验。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