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葡萄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吐鲁番做大葡萄文章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亚心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85票  浏览169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8月27日 07:59

  葡萄可以酿酒,葡萄可以当菜,葡萄可以当水果,葡萄可以当饮料,葡萄还可以当药品……葡萄与吐鲁番人的生活水乳交融。李雄心摄
  
  亚心网讯(记者阿比拜摄影报道)在吐鲁番到底是大自然成就了葡萄,还是人民创造了葡萄,猛地提出这个问题,许多人还不能快速作出答复。葡萄既是食物又是符号,各有各的价值,到底哪个价值大,许多人也难以不假思索作出答复。
  
  吐鲁番与葡萄是连接在一起的,只要一触及葡萄仿佛就拨动了吐鲁番的心弦。吐鲁番是一片火洲,夏日的最高气温能达到48摄氏度以上,这种酷热是个什么概念?飞鸟不敢在高空飞翔,都躲在葡萄架下乘凉,嘴巴一张一张的,仿佛就要在酷热中结束生命;老鼠在洞里眼巴巴地望着落地的葡萄珠却不敢钻出来;中午纵横交错的马路上几乎看不到一个人影,人们都躲在自己的家里等候骄阳偏西。吐鲁番有十八怪,其中的一怪就是门窗用被子捂起来:夏天高温时,需要开窗通风,可是在吐鲁番是不行的,人们不仅要把门窗关好,还需要用被子捂住。否则热浪冲进来,人就难以招架。
  
  火洲吐鲁番,是人不宜居住的,是否是因为有了葡萄才把人固定在这一片土地上,这还需要史学家的考证。
  
  吐鲁番种植葡萄的历史起源于何年何月还没有得到最后的考证,但在吐鲁番葡萄沟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圣人从印度取经回来到达吐鲁番,在一条河边边喝水边吃从印度带回来的葡萄。掉下来的葡萄籽就留在了河边生根发芽慢慢扩大,最后就变成了葡萄沟这个地方。这个故事流传得很广,有许多种版本,可基本内容都相同。
  
  从阿斯塔纳古墓出土的葡萄藤经过科学验证断定它有1500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时就带回了西域葡萄。汉语中的葡萄也是从西域中翻译而来的。
  
  近日,记者在吐鲁番葡萄沟与种植葡萄的农民聊天。这里的农民几乎一生与葡萄结缘,六七岁时,就手提篮筐帮忙装葡萄,大一点时女孩子摘葡萄,男孩子们运葡萄到晾房,再大一点的时候就要冬天里埋葡萄,春天里给葡萄开墩上架。葡萄可以酿酒,葡萄可以当菜,葡萄可以当水果,葡萄可以当饮料,葡萄还可以当药品……葡萄与吐鲁番人的生活水乳交融,吐鲁番姑娘的脸上有葡萄的秀色,吐鲁番人的性格中有葡萄的温馨,葡萄在当地人的脑海中有着最美好的形象。
  
  在旧时代,葡萄农都是小规模种植葡萄,院前院后种上几株或几亩地葡萄。葡萄熟了,亲戚朋友都来吃,走的时候再带上一些。葡萄成了互相赠送的礼品。也有少量葡萄流入市场,最远也只到乌鲁木齐。去乌鲁木齐卖葡萄是冒风险的行程。要经过三十里风区、经过甘沟、经过达坂城,随时都有八级以上的大风把人吹翻。从吐鲁番到乌鲁木齐180多公里的路程整整要走7天7夜;运输工具只有毛驴车,风餐露宿,一不小心葡萄都会烂掉。维吾尔族有一个习惯,路上如果吃西瓜会把西瓜从中间切开,瓜瓤吃完了就把瓜皮倒扣放到地上,后面到来的人如果没有水就可以咬一咬瓜皮解渴来维持生命。到乌鲁木齐卖葡萄的人经常啃瓜皮吸收水分。
  
  那时,在吐鲁番的人家里都有个大院子,四周都有用泥夯成的高墙,像蜂窝似的筑养许多鸽窝,养着许多鸽子。每天早晚都会有几百几千羽鸽子一起飞上天空,吐鲁番人就是靠这些鸽子的粪做葡萄肥料,这些鸽子哺育了葡萄的生命。那时葡萄全是自然态,人工痕迹很少,千百年过去了也只有30多种葡萄,最有名的就是马奶子、玻璃翠等,解放以后吐鲁番的葡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以粮为纲、建设棉花基地这些口号对葡萄发展形成过冲击。有一段时间,吐鲁番的葡萄发展得非常缓慢。改革开放以后,葡萄才有了大发展的局面。1992年有10多万亩,2000年全地区有35万亩,2008年有45.7万亩;而在2007年葡萄的总产量就达到了75万吨。现在,从吐鲁番到鄯善的路上,葡萄连片成海,眼望着绿色的海,令人心旷神怡。满山遍野的晾房蔚为壮观。可惜它们还未编入旅游景点。
  
  从前吐鲁番是封闭的世界,外部信息很少传进来,以为天下只有新疆有葡萄。改革开放后人的视域开阔了,才知道世界种植葡萄的地方多,出色的也很多。因此新疆的专家美国加利福尼亚、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去观摩。世界上种葡萄的信息从各种渠道传到了吐鲁番。信息是一面镜子,一下子照出了自己的不足。人们树立起了一个新观念,葡萄不是光靠自然生长的,葡萄还得靠人的智慧来塑造。从靠自然生长到靠人工创造,这是一个大转变,这使吐鲁番葡萄揭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专家来了。
  
  学者来了。
  
  研究人员来了。
  
  葡萄成了科学研究的课题。人按照自己的愿望以科学为手段一步步改造葡萄。种植葡萄有了高的目标,不是永远定格在一个刻度上。据吐鲁番农业局副局长刘卫东
  
  介绍,现在吐鲁番的葡萄已经发展到了600多种。世界上一切优良的品种今天都能在吐鲁番地区展现自己的倩影。
  
  吐鲁番有两个有名的专家。一个是种植瓜的专家吴明珠;一个是种植葡萄的王慧珠。这两个女性一个为瓜,一个为葡萄奉献了自己的一生。王慧珠曾经是一个绝色美女,她的青春都消失在葡萄里。她现在老了,她的美转化成了葡萄的美。在她的家里种了许多种的葡萄。记者在她的家里吃了一种从俄罗斯引进的葡萄,非常甜美。
  
  吐鲁番的葡萄一种指鲜食的葡萄,一种指的是葡萄干。葡萄干的名声比葡萄还要大。从前的葡萄干杂质多、形状小,现在的葡萄干最大的长度能达到3—4厘米。质量好的无核葡萄干都卖到30多元1公斤。葡萄干的名声越做越大,从国内传到了国外,远销到港澳、东南亚、菲律宾,甚至销到埃及、土耳其。每到葡萄干上市季节,客商纷至沓来。
  
  吐鲁番葡萄的形状变了,口感变了,色泽变了,质地变了,用途也变多了。这一系列的变都是人的智慧物化的结果。从前葡萄只有一个造物主——大自然。现在又多了一个造物主——人。人不是既成的是生成的,现在葡萄也染上人的品味,也成了生成的,也是按照人的愿望不断地改变着自己。
  
  一条葡萄深加工龙头企业的产业链不断在延伸,产品种类不断在增加;
  
  反季节葡萄破除了葡萄的生长规律,5月葡萄就可上市;
  
  一座一座储藏冷库修建起来,葡萄不愁烂掉,三九寒天依然可以吃到葡萄……
  
  在旧时代这都是人们的梦想,现在成了现实。这个现实把吐鲁番地区的葡萄农带进富裕的境地,淳朴的葡萄农的脸上闪现着喜悦。
  
  在今天消费符号的时代,吐鲁番葡萄实物与葡萄符号分离。吐鲁番人是在符号和实物两方面投入智慧。吐鲁番给葡萄登广告、出书、编画册、制作专题片、举行葡萄节、举办论坛……给“吐鲁番葡萄”这个符号造声、造势。这个符号的文化内涵越丰富,它的知名度越大。符号与实物是名与实的关系,既扩大了符号的文化内涵,又要增加实物的科学内涵。双管齐下,吐鲁番地区很有可能成为“中国葡萄之都”。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