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不为人知的部分行业“潜规则”
在装苹果的纸箱里装水泥充重量被曝光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使用“水泥纸箱”装水果,已成水果批发行业的“潜规则”。记者前往现场探访,一箱苹果110元最后有19.1元花在“水泥箱”上。一名水果店老板表示,虽然很无奈但是也没办法。“果农提高了收购价格,我们再涨价,下级批发商接受不了,生意不好做,只能在包装上动手脚,其实就是赚个纸箱钱。”
掺假达9成树胶冒充蜂胶成潜规则
蜂胶是蜜蜂从植物芽孢或树干上采集的树脂,混入自身分泌物形成的一种胶状物质。被公认为具有调节血脂、血压、血糖等保健功能。但蜂胶产量稀少,被誉为“紫色黄金”。据中国蜂产品协会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蜂胶每年产量约300吨。然而据业内人士透露,我国蜂胶每年的实际销量却将近1000吨。那么这些多出来的蜂胶又是从哪冒出来的呢?河南省长葛市宇枫苑蜂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承认,真正的天然蜂胶数量稀少,提纯后每公斤售价高达700多元。他们正在熬制的的确不是什么天然蜂胶,而是一种价格相对便宜的树胶。原来,槲皮素和芦丁都是人工提取的黄酮类物质,主要就是在使用“树胶”生产所谓“提纯蜂胶”的过程中,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添加,用来提高总黄酮含量。这名负责人所说的“黄酮”,在《蜂胶国家标准》中统称为“总黄酮”。按照国家标准规定,“总黄酮”含量是检验蜂胶的一项重要指标。蜂胶之所以有良好的保健效果是因为蜂胶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物质,但这种物质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只能从饮食中摄取。据这名负责人透露,“树胶”里面也含有总黄酮,所以才会被用来冒充蜂胶。
“染色橙”抢滩市场水果“美容”成潜规则
外表诱人、颜色异常鲜艳的脐橙、皇帝柑、橘子,有可能是经过染色剂加工过的。知道了这个事实,难免会让人吓一跳。记者走访福州多家水果市场发现,“水果美容”已经成了水果行业的“潜规则”,很多批发商说,其实这些被上色的水果,大多的本身色相都不太好,而且也不太新鲜,像染色橙为例,原本批发价最多只有每斤1.8元,经过染色之后可以卖到2.5元/斤,而且染色的成本也非常低,每斤只要1毛5到2毛钱就可以了。
低门槛致中介暗藏猫腻“房源共享”成潜规则
中介不能直接炒房或当二房东、经手的交易要签上个人名字、有义务告知政策变化……2010年11月14日,记者从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住建部已就《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进行讨论。《办法》涉及房地产经纪人员、机构以及相关活动,将对阴阳合同、中介的备案管理等问题提出具体监管处罚措施。记者为此走访南宁市场发现,过低的门槛使房产中介暗藏不少“猫腻”。提供虚假信息、房源共享、签阴阳合同、哄抬价格……这些现象都是目前房产中介普遍存在的问题南宁一家房产中介的置业顾问王女士称房源共享是“常事”,因为中介的业务员不可能每天都往外跑找房源,所以他们只能“串生意”,谁不串生意就会被孤立,很难生存下去。 蔬菜“注水”成潜规则46斤菠菜有13斤是冰水
2010年1月,从批发市场花80元买回的一袋菠菜里,郑先生掏出了10瓶冰水。经称重,整袋菜共重46斤,其中冰水就有13斤。也就是说,批发商宣称1.7元/斤的菠菜,实价为2.42元/斤。多位摊贩表示,批发外省运来的蔬菜时,他们多让批发商给个蔬菜净重的实价。“新密一斤菠菜批一块七,太便宜了,现在批发价也得两块多一斤。他们是用低价吸引小商贩批发,实际赚的是冰水钱。”居民抱怨,菜价高,估计这冰水占了不少原因。郑先生说:“摊贩为了减少损失,就得把菜价抬高,损失就转嫁给了消费者。”
**中大奖捐款渐成潜规则专家:强迫捐款无意义
2010年3月,广东省电白县18岁女孩蔡燕梅患有尿毒症。蔡家已花掉10多万元,负债累累。如果彻底康复,蔡燕梅必须换肾,手术费用逾20万元。网友“冰尘”大胆建言:“我们找出买**中了奖的彩民,让其捐献25万,挽救一条生命……”如此的“爱心”行为,并没有得到大部分网民的支持。据相关网络调查,约有7成多的网友对此表示质疑,他们认为“此举如同逼捐,有道德绑架的嫌疑”。有两成的网友对此表示支持,认为“这是爱心行动,呼吁关注需要帮助的人。”近年来,在国内**市场里,“中大奖就捐钱”似乎已成为一种“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