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桃乡人的生意经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北京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411票  浏览169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9月24日 14:45


  
  采访手记
  
  业兴于诚人立于信
  
  巩峥

  
  业无诚不兴,人无信不立。寅洞村大桃生意经的变化,正印证了这句古训。
  
  桃乡日益红火的买卖,卖的是桃品,更是人品。寅洞果农这一认识得来不易。他们从挫折中学会了“诚信”二字,也学会了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在我们身边,还随处存在着不少不诚信的经营行为,许多人该从寅洞村桃农们的故事中获得启示:靠耍手段也许能取利一时,但终究会被市场无情淘汰;只有靠诚信,才能成就美誉,赢得认可,走向辉煌。
  
  (上接第一版)彼时,平谷农技部门研发出一套新的种植模式,正在找试点。寅洞村上门求技,谁知专家支的招,村民们接受不了。
  
  寅洞村一亩地种35棵桃树,棵棵都是3.5米×5米的大树冠,有七八个主干枝条,就为多挂果。专家指出,这样不单营养分散,而且树与树相互遮阳,结好果子的比例自然低。解决的办法是砍掉一半主干枝条。
  
  有枝就挂果,砍枝等于自砸饭碗,村民哪里舍得?
  
  满村只有邢术贺准备砍枝,可妻子龚淑云不答应。这些桃树龚淑云伺候了整10年,眼下正是结果的壮年树,砍枝就跟打儿子一样,怎下得去手?
  
  邢术贺左思右想,这个头他还是要带。几天后,众目睽睽下,他带着果树专家走进自家的五亩桃园,大刀阔斧砍枝。妻子一直蹲在树下抹眼泪。
  
  此后的日子,技术员又帮着邢家桃园用上了倒拉枝、高培垄覆盖黑地膜等30多项综合配套技术,干得热火朝天。
  
  完活回家,邢术贺给妻子赔笑脸,可龚淑云硬是一礼拜没理他,饭也懒得做。自讨没趣的老邢蹲在桃园里吧嗒吧嗒抽烟,望着稀疏的枝条,心里七上八下。
  
  “三不卖”
  
  次年入夏,满树的大桃让邢术贺一扫愁云。虽然挂果的个数少了,但原先一棵树上七成都是四两以下的中小桃,而今六七两重的占到小一半,最大的将近一斤重。个儿大了,颜色也更艳了。以往全身着色的桃就树梢上那么几个;现在就连底下枝杈上的桃子也都是红彤彤的,鲜艳欲滴。
  
  邢术贺联络各地客商,承诺分级售卖,童叟无欺。结果产量虽然降了三成,可收入却翻了一番。
  
  这下,妻子破涕为笑,乡亲们争相效仿。大华山、王辛庄、镇罗营……十几个兄弟乡镇、不下千人轮流来邢术贺家取经。邢家大桃那一点红,渐渐带出一片火红。
  
  打这以后,“盖帽儿”的把戏没人玩了。经历了挫折的寅洞村,对本村大桃的品牌、名声变得无比珍视。2010年,村委会郑重向各地客商承诺“三不卖”:优良分级不混卖;成熟度不够不抢卖;买家口头预订,再遇高价不转卖。曾经弃寅洞而去的采购商,陆续又回来了。
  
  天津商户张磊眼下正在桃农邢彦永家进货,他隔三差五从老家开货车进村,给邢彦永带些当地的海产,而后就在邢家补觉,吃免费农家饭。桃子不验货,直接拉走。
  
  这份信任早在第一次打交道时就埋下了。2010年8月底,张磊进村订购,跟邢彦永口头协议,等桃熟了以1.6元一斤的价格全包圆儿。可接下来的几天,桃价一路看涨,从每斤1.6元涨到了2元。张磊星夜从天津赶来,进了村发现,老邢正蹲在地里等他呢,树上的桃一个没动。最终,2万斤桃,都凭着一个口头约定,低价卖给了张磊。
  
  眼下,来寅洞村抢购大桃的全国各地客商不下百位。这不,今年西南的客商捎话来说,走了11年的“桃大富”也打算回来了。
  
  不仅寅洞村是如此,信誉已然成为整个平谷桃产业日渐增值的无形资产。从世纪之初,眼看本地市场被别人攻城略地;到现在,平谷大桃全国开花,远销日、俄、法等国,还被欧盟定为获准进入该组织的10个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之一。
  
  如今,22万亩大桃每年能为平谷带来10多亿元收入,相比2005年翻了两番还多,“盖帽儿”桃时代更是难以望其项背。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