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使“贫农”变成“富农”
眼下正是香蕉收获的季节,看着色泽鲜黄、散发出独特芳香的一弓弓香蕉被客商一车车往外拉,数着手中一沓沓的人民币,定力坡的农民脸上笑开了花。
“可不是,香蕉丰收了,钱袋子鼓起来了,生活天天在蜜罐里面过,村民能不笑吗?但是在5年前,他们连笑的力气都没有……”10月31日,西乡塘区坛洛镇定力坡主任梁玉兴感慨地对记者说。
香蕉成就一批"富农"
定力坡有50多户人家共280人,现在全坡种植香蕉近3000亩,人均种植10多亩地。以前,定力坡主要是种植甘蔗、木薯等其他农产品,祖祖辈辈在田里耕耘,虽然吃饭不成问题,但手头一直很紧张,钱袋子一直没有鼓起来,农民依然过着艰难的日子。
过怕了穷日子的定力坡人怀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2003年起大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种巴西、威廉斯B6等香蕉品种进行大规模的种植。在大家的精心呵护下,香蕉当年就有了收入。到今天,经过5年的打造,定力坡已经走出一条种植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管理科技化、品牌标准化、农业产业化的香蕉种植路子,成为远近闻名的香蕉种植、销售“大本营”。每到香蕉收获季节,外地客商纷至沓来,大卡车摆满田头地角,满载着香蕉一车车往外运,远销北京、辽宁、山东、山西等省市。
梁玉兴说:“现在香蕉每市斤1.37元,一亩香蕉一般产蕉果6000斤,能有几千元的收入。保守计算,我们坡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不少于6000元。”
“种植香蕉,连我们出身成分都改变了。 2003年以前,我们坡的村民都是‘贫农’,后来种植香蕉发了财,过上了幸福生活。现在我们都成‘富农’了。”村民梁杰极乐呵呵地说道。
梁杰极一席话,听起来搞笑,但却是事实!
香蕉种植靠科技
“南宁香蕉看坛洛,坛洛香蕉看定力。这不是我吹牛,你可以去问南下收香蕉的老板。”村民梁玉和认真地和记者聊了起来。
梁玉和讲起了前年发生的一个故事。他说,那年有个北京来的老板,到凭祥蒲寨运了一车皮的越南香蕉去卖,由于蕉果个小,又有斑点,口感不太好,市场卖不动,生意亏了。后来,有朋友介绍来他们村要香蕉,香蕉运到市场,当天就销售一空。从此他就认准了定力香蕉。
为了更有说服力,梁玉兴和梁玉和还特意带记者来到香蕉地。梁玉兴指着一株香蕉树对记者说:“你们看,我们的香蕉蕉叶清秀亮质,蕉果饱满、个大、甜润,皮光滑,一看就有想吃的感觉,卖相很好。其实,我们香蕉有这样的市场魅力,这是依靠科技进行种植的结果。”
梁玉兴掰开手指头介绍道:香蕉苗是从农科院买来的,地膜种植,科学施肥、科学灌溉、科学保暖等等,这些样样都离不开科技。比如科学施肥,香蕉主要是施复合肥、钾肥和农机肥,一株香蕉按15市斤复合肥、2市斤钾肥、30市斤农机肥的比例进行施肥,一般一株香蕉从种植到摘果要施肥2至3次。有了充足的肥料,保准香蕉树才长得枝繁叶茂,结出饱满的蕉果。
记者看见挂在蕉树上的每弓蕉果都套上了蓝色的塑料袋,好奇地问:“这也有科技含量吗?”
“哎!别看小这些塑料袋,科技含量大着呢——这可是我们给香蕉安的‘空调’。每个塑料袋里面都有珍珠棉,它能起到保湿、保暖、防寒、抗冻的作用,大家都管它叫蕉果的保护神啊。”梁玉兴回答道。
“香蕉一年一造,怎么市场上一年四季都有香蕉卖呢?是不是把它冷冻起来,分批拿出来卖呢?”记者不解地问。
梁玉兴笑着说:“没有那回事的,香蕉都是新鲜卖的。在我们南方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香蕉,我们错开时间进行种植,目的是分摊市场风险。这也是需要科学作指导的。”
定力坡的种植香蕉“经”,说一千道一万,归结到底就两个字“科技”。
香蕉催生“小康村”
定力坡离坛洛镇政府6公里。10月31日,记者驱车穿行在一望无际的香蕉林中,青翠的焦叶遮荫蔽日,打开车窗,只见一弓弓香蕉挂在焦树上,沉甸甸的。一阵阵清风扑面,果香扑鼻,令人心旷神怡。车行约半个小时,正当我们陶醉其中之时,眼前突然豁然开朗,10多栋新建的欧式别墅映入眼帘。白色的、淡红色的瓷砖外墙,红色的、蓝色的琉璃瓦屋顶,栋栋小洋楼掩映在香蕉林之中,更加令人赏心悦目。屋内,摆设整洁,客厅里沙发、电视、电冰箱、洗衣机等家具一应俱全,洁白的墙壁上也挂着一些书画作品和艺术品作为装饰。在坡里,不管是道路建设、园林绿化、房子装饰,都可与城市相媲美,让人犹如置身于一个城市花园小区。
梁玉兴告诉记者,通过种植香蕉富裕起来的定力坡人早就琢磨着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决定统一规划、统一配套建设一个新村。前年,他们到南宁请建筑工程师给坡里进行远期、近期规划,规划出150亩的建设用地,计划建筑115套别墅,保证至少30年内村民不愁没有别墅住。目前,全坡已经建起了11栋别墅,现在还在陆陆续续的建。
梁玉兴还说,除了建别墅外,新村还进行一系列的美化、绿化,将建设文化活动中心、休闲广场、运动场等,并准备开发农家乐旅游活动,让定力坡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赵苾君 何卓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