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果树做成大产业 奉节被授"中国橙都"称号
在奉节县白帝镇浣花村杜甫草堂果园,当地人“供奉”着一棵老树。奉节县委、县政府也为这棵老树刻碑立传,记录她的丰功伟绩:一棵脐橙母树,50多年来,育出千子万孙,养活了30万奉节人。
无心栽橘橘满山
“奉节原本没有脐橙!”奉节县脐橙产业局局长向可术告诉记者,在50多年前,奉节与三峡库区其他地区一样,山高土薄,农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苕、马铃薯等“三大坨”,是有名的国家级贫困县。
1953年,奉节县园艺场(现杜甫草堂果园)出于科研目的,首次从江津引进了两株华盛顿脐橙。此后多年,因脐橙在江津试种失败,奉节的两株脐橙也逐渐被人淡忘,整整沉默了19年。
1972年,这两株脐橙引起了四川省良种选育协作组专家的注意。根据园艺场职工的报告,两株脐橙虽同时引进,但差异巨大,一株果少且味差,一棵果多且味甜。专家在进行实地调查后,决定将那株生产能力表现优良的华盛顿脐橙命名为“72-1”,并以此为母本,不断进行繁衍推广。因脐橙售价贵、效益高,只要脐橙种到哪里,哪里的农民就能迅速脱贫致富。
到1993年时,奉节脐橙已发展至13万亩、500万株,使15万贫困农民过上了殷实富足的生活。是年,《人民日报》以“一棵树养活15万人”为题进行了报道,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由此,奉节成了全国公认的中国脐橙发源地。
2000年,市农产品品种审定委员会正式将其命名为“奉节脐橙”,脐橙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到去年时,奉节脐橙的种植规模已达20万亩,年产值近8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22%,养活了30万奉节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