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苏桥果农的“甜蜜事业”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江西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330票  浏览6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8月20日 12:05
 流火八月,葡萄飘香。走进万年县苏桥乡,空气中飘着甜甜的葡萄味。遍布全乡的大小葡萄基地内,来自县内外的客商熙熙攘攘,云集抢购;一批批游客三五成群,在大棚采摘葡萄,品尝甜蜜,分享喜悦。

  苏桥,正沉浸在葡萄丰收的喜悦中。

  觅得先机 村支书成“葡萄大王”

  苏桥乡葡萄种植始于2002年。吴水生是最早“吃螃蟹”的人。2001年,时任苏桥乡道山村党支部书记的他,在与浙江上虞一个朋友聊天时得知,该县许多农民通过种植葡萄走上了致富之路。

  “道山村临近万年河,土壤肥沃,气候温润,生态良好,我们也可以种葡萄。”当年,吴水生便自费到上虞学习葡萄栽培技术,并于2002年从上虞引进优质葡萄品种,在草籽湾试种了5亩。第二年便挂果丰收,每亩均产3000多斤。酸甜爽口、清凉润喉的葡萄吸引了八方来客,1.6万多斤很快便销售一空,纯利润达1.6万元。此后,吴水生不断引进新品种,逐年扩大种植面积。到2008年,已发展葡萄种植面积70多亩,年收入近百万,成为当地有名的“葡萄大王”。

  吴水生种植葡萄发家致富的消息,在苏桥乡引起轰动。许多村民慕名前来了解情况,学习技术。一时间,苏桥乡掀起了葡萄种植热潮。到2008年,该乡已有100多户农民投身葡萄种植,种植面积达到1000多亩。

  政府帮扶 葡萄产业蒸蒸日上

  正当大家陶醉于“甜蜜事业”、渴望走上致富之路时,问题与困难接踵而至。

  由于当时苏桥葡萄种植各自为政,导致了一系列问题:果农或资金短缺,或技术不足,葡萄品质不好,相互之间压价等恶性竞争……

  “2008年,全乡大部分葡萄进入成熟期,产量骤增,而销路却未打开,葡萄种植户大多面临葡萄滞留的局面,部分种植户损失严重。”苏桥乡党委委员、常务副乡长夏斌的另一个身份是苏桥葡萄产业协会会长,“此时,政府的引导、帮扶迫在眉睫。”

  在乡党委、政府的帮助指导下,该乡于当年年底成立金优葡萄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苏桥葡萄产业协会,实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采购农资、统一施肥打药、统一品种更新、统一对外销售,苏桥葡萄产业由此走上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之路。

  2009年2月,“南溪湾葡萄”成功注册商标,并按照“统一品牌、统一宣传、统一包装”的“三统一”方针,积极拓展对外销售市场。同时由乡政府出面协调,通过三户联保向农行申请贷款。目前农行已向苏桥果农发放贷款1500多万元。

  有了政府帮扶,苏桥葡萄栽培面积和产量大幅增长,葡萄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引进“红富士”、“藤稔1号”等10多个优良品种,葡萄种植面积发展到3000亩,产量超过6000吨,产值达到3600万元,辐射带动道山、杨桥等村庄500多农户发家致富。

  以“节”促销 打造富民强乡产业

  7月,苏桥葡萄进入丰收期,3000亩葡萄长势喜人,一串串赛珍珠、似玛瑙的甘甜葡萄,吸引了八方客商和游客。

  为进一步唱响苏桥葡萄品牌,帮助果农打开销路,8月3日,以“弘扬苏桥文化,壮大葡萄产业”为主题的江西万年·首届苏桥葡萄文化节开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四海宾朋和百姓带来了一个又一个惊喜。仅开幕式当天就签约葡萄销售合同8个,销售葡萄1.3万箱、6.5万公斤,签约资金近100万元。

  苏桥乡干部还主动利用休息时间,带领果农奔赴周边县市,进市场,到超市,摆摊点,帮助他们进一步打开葡萄销路。如今,该乡6000吨葡萄已销售四分之三。下一步,积极扩大食用葡萄种植面积,力争3年之内发展到6000亩;同时引进葡萄酿酒企业,延伸葡萄产业链,使葡萄产业真正成为富民强乡的主导产业。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