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辽宁:水果产业成凌源重要支柱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辽宁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88票  浏览131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6月28日 13:06
  本报讯 近年来,凌源市以增强果品质量、提高果农收入为根本出发点,着力在果树品种引进、扩大规模、果园管理新技术应用和对果农新技术培训上下工夫,使水果产业不断壮大,成为富民强农的重要支柱产业。据了解,到目前,全市果园面积达到26万亩,全市从事果业生产与贮藏加工的农户近6万户,水果产量28万吨,总产值超过了4亿元。
  
  按照基地扩规模、果品提质量、果农增效益的发展思路,凌源市围绕青龙河流域、大凌河流域、渗津河流域,在大力发展葡萄产业、苹果产业、南果梨等产业中,着力在果业提档升级上下工夫。为不断加强果园标准化管理。加强对果农的技术指导,增加科技投入,引导果农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使果品质量明显提高。目前全市达到省市标准化管理要求的果园达400个,县级标准化管理果园达500个。刀尔登镇大北沟、南店、黄土梁子、柏杖子,前进乡坤都沟门、小石门,沟门子镇白石咀等红富士果园;瓦房店乡李杖子、三家等李子园;四官营子镇后朱杖子等南果梨园均已成为辽西地区小有名气的优质果园,其果品质量达到优质水果标准,优质果率达65%以上,商品率达到85%以上。绿色果品、无公害果品生产面积快速增加,年生产面积分别达到8万亩、5000亩。果实套袋、节水灌溉、疏花疏果、病虫害防治等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凌源果品质量,提高了凌源果品知名度。
  
  为加快水果产业化进程,该市加大水果加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批发市场的快速发展,同时强化品牌建设,使传统果业向现代果业稳步推进。目前全市共有水果加工型龙头企业5家、水果专业批发市场4家,创建并注册“凌硕”果品、“溜圆”牌葡萄商标,全市有果树服务站26个,技术人员115人,专业协会20个,果树专业合作社10家。自2007年以来,推广的果品套袋技术大大提高了果品价格,1万亩套袋果品为果农增加效益2000余万元。与此同时,该市不断提高果业科学化管理水平。该市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编写了《凌源市优质果品生产技术规程》等资料,用以规范和指导果农生产;成立了凌源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凌源市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凌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凌源市农业行政执法监察大队,强化了果品质量的安全监管工作;强化产品质量认证,无公害果品产地认定2个,面积22.4万亩,认证无公害果品2个,认证绿色果品5个;对产品认证、商标注册、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给予补助。对果品深加工企业给予扶持,整合了项目资金2000多万元,向水果产业倾斜。该市还强化农资监管、查处力度,建立果园管理档案,逐步完善了质量追溯体系。
  
  通过一系列实效举措,近年来该市有两项成果获得朝阳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多次荣获省市先进单位和集体称号。凌源的果品及加工产品连续多次参加省部级优质农产品及加工产品评比,获优质农产品奖牌31枚(28个果品奖牌、3个加工产品奖牌)。其“凌硕”牌果品,金冠、国光、富士、红星、巨峰葡萄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A级绿色食品;凌源被省农委确认为辽宁省优质农产品示范县。2012年,该市新发展国家级标准果园1个、省级标准园3个、市级标准园25个,新栽植果树21452亩、214万株,超额完成朝阳市下达的任务,在朝阳各县(市)考核中排名第一。薄熙惠/本报记者/张旭/张辉
  水果产业成凌源重要支柱
  苹果上面晒“幸福”。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