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苹果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富县财政支持现代农业(苹果)项目实施侧记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陕西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68票  浏览17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9月25日 08:35
      金秋时节,笔者一行走进了热情好客,美丽富庶的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富县。目睹了全县14万果乡干部群众采摘装箱迎果商的忙碌身影,耳闻了荡漾在他们脸上丰收喜悦的朗朗笑声……2010年,富县36万余亩苹果即将迎来预计40万吨的丰收之年。
  



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李希(右一)多次来富县研讨果业生产。图为今春富县县委书记刘天才(左一)、县长蔺治斌(中)向李希书记汇报财政支持现代农业(苹果)产业项目的实施情况。



今秋,全省财政支持现代农业(苹果)产业项目实施现场会在富县召开。图为省财政厅副厅长苏新泉(中)、省果业局局长王振兴(左二)和全省各市县财政、果业局长观摩富县项目区示范园的情景。



中外果业专家和客商一直对富县苹果情有独钟。图为富县果乡儿女与外国嘉宾欢聚果园的情景。



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富县36.2万亩苹果金秋喜获大丰收,预计产量达40万吨,产值可达10亿元。



      富县古称鄜州,素有陕北“小关中”和塞上“小江南”之美称。县境位于延安市南部,总面积4182平方公里,居陕西第五、延安市第一位,总人口1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7万多人,果业人口10万人。域内塬平川宽,林草丰茂,葱茏的子午岭,宽阔的两河川,平坦的五指塬,丰富的矿产资源,悠久的人文景观,方便快捷的通讯,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勤劳智慧的干部群众,处处印证着千年诗圣杜甫颂扬富县“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的那般醉人美景。

      “富县是个好地方”,“想不到陕北竟有这么好的地方!”这是包括**在内的来过富县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发出的赞叹。“五谷杂粮遍地有,九州不收鄜州收”,这是千百年来先民们对这片热土的赞美。“文物古迹随处有,秦砖汉瓦腑拾是”,这是人们对900余处文物景点的形象概括。魏长城、秦直道、八卦寺、石泓寺、白骨塔、太和山、圣佛峪、仙人台以及宝室铜钟、九座宝塔,诗圣杜公寄居的莲花羌村,以及月亮山上那柴树林,水磨埝沟那原始水桐林,四季常青的葫芦河,胜似江南的鱼米之乡,以及革命战争年代著名中外的直罗战役、榆林桥战役教育基地。在这里文物和生态交相辉映、浑然一体,构成了一幅“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旖旎风光。
 
     这方水土,这方神秘和悠久的文化色彩,养育了富县人勤劳智慧、淳朴善良、热情爽直、忠诚不二的品德,也使“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和与时俱进的思想根植于世代人的灵魂深处。如今,灿烂的文化之花,在这片土地上绽开特有的魅力,而生活在这里的富县儿女,正在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经济强县的伟大实践中,正在展现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埋头苦干、自强不息、艰苦创业、不怕困难、勇于创新、崇尚文明的精神风貌。全县人民正在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创造着光辉灿烂的明天!

“富县苹果,可以吃出健康和快乐!”专家们如是说

      来到富县的中指塬上,满眼所见一望无际的果树,满载着红扑扑沉甸甸的富士苹果,随着习习秋风飘来的果香,真是沁人心脾,令人馋涎欲滴!中指塬包括钳二、羊泉、吉子现3个乡镇,是富县五个苹果主产区之一,也是陕西省优质苹果生产基地,这里川阔塬平,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是世界最佳苹果生产适生区。

      近年来,富县县委、县政府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坚持把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按照特色经济发展思路,带领全县人民苦干实干,实现了“塬果川菜”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富县苹果栽植已有55年历史,1986年作为主导产业开始开发,1993年至1997年为大规模高标准建园时期,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县上按照“四大技术”和无污染、无公害、绿色国际果品标准发展苹果产业,不但使苹果产业获得国际国内38项大奖,果品远销世界各地,更重要的是不少国际苹果专家经过多年观察检测后,一致认为富县以其突出的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产出的苹果个儿大、均匀、色好、味正、含糖量高,“一天吃一个富县苹果,可以吃出健康和快乐!”专家们如是说。眼下,36.2万亩苹果产业的质量和规模,使富县跃入全国二十强县行列。

      在这里,更值得一说的是,2008年财政支持现代农业项目实施以来,富县苹果产业有了突飞猛进的质的飞跃。仅今年在财政支持现代农业苹果产业项目实施后,预计产量有望突破有史以来的40万吨大关,产值可望达到10亿元的历史最高水平,苹果生产已成为全县农村、农业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骨干产业。与此同时,该县城乡基础设施面貌一新,乡乡开通了油路、村村开通了沙石路,还有重点项目、秀美山川建设、非公有制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均得到又好又快的跨越发展。2005年,全县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实现“十五”目标,跻身到全国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县(市)之中,2007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2008年,在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中,富县在综合名次进位最快的前十名县区中名列第四名。

“财政支农见真情!”项目区果农如是说

      2008年以来,国家财政支持富县现代果业资金累计2255万元,整合果业、水利、农发、扶贫等9部门涉农资金6050万元,群众(企业)自筹资金18071万元,建成了2万亩苹果标准化示范区,取得了显著成效。苹果亩产量、优果率、亩产值分别由2007年的2300公斤、75%、5500元提高到现在的3000公斤、85%、10000元。为富县乃至全省苹果提质增效探索出了一条新途径。

      富县项目区,位于县城以西10公里处,包括钳二、羊泉、吉子现3个乡镇,苹果总面积14万亩,其中挂果面积10万亩,是富县苹果主产区。财政支持现代果业项目涉及三个乡镇的40个行政村、2346户果农、20000亩果园。

      项目实施中,该县按照整合项目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强力推进“381”优果工程。针对苹果生产中存在“一大三小”问题,即果树密度大、农家肥投入小、有效灌溉面积小、授粉树比例小的“瓶颈”。在安排项目支持环节上,集中资金,破解难题,重点实施果树间伐,增施农家肥,推行果园生物物理防治。同时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尽其力、各计其功”的原则,整合项目相同或相近涉农项目资金,解决项目区群众生产、生活等基础设施建设。

      在钳二乡西太奇村,我们看到张昌世等28户果农的总面积110亩的苹果示范园。该园1992年建成,原栽植密度为4×2.5米(66株/亩),属于乔化高密度果园。主栽品种为红富士,授粉品种为嘎啦。

他们在项目实施中主要采取了三个措施:

      一是全园间伐,通风透光。2008年冬季对该园进行了隔株间伐,株行距由原来的4×2.5米扩大为4×5米,现亩留果树30株,改善了果园通风透光条件。

      二是统防统治,防控结合。采取“灯、板、带、螨”物理生物防治措施,进行果园病虫害综合防治,年减少喷药2次,亩节省投资80元,降低了药物残留,提升了苹果品质。

      三是强化配套,建设生态果园。播种三叶草和油菜,实行生草覆盖,安装滴灌系统,适季浇灌;建沼养畜,户均养猪2-3头,亩施农家肥4000公斤,促进了果树健壮生长。

      “财政支农见真情!”9月20日,果农张昌世欣喜地对笔者说:“通过项目支持和关键技术的应用推广,果园今年的产量、质量和效益得到大幅度提升。今年我们每亩平均套袋1.4万只,预计亩产可达6500斤,亩产值可达14000元,较项目实施前翻了一番。我们十分感激各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

      富县财政局局长雷政权介绍说,今年全县苹果总面积36.2万亩,其中国家认证绿色食品基地17万亩。2009年全县苹果总产量35万吨,产值8.4亿元,果农人均苹果纯收入5880元,占农民总收入的95%。2000年预计苹果总产可达43.3万吨,产值逾10亿元。

“国家的钱一分一厘都不能浪费!”项目实施负责人如是说

      近年来,富县在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中,探索出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给人以启示:

      ——整合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2008年以来,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上级财政部门支持现代农业专项资金1255万元,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尽其力、各计其功”的原则,全县整合项目资金4135万元,群众自筹资金7574万元。有了钱,如何用在刀刃上,创造出最大效益呢?

      一是针对该县苹果生产中存在的“果树密度大、有机肥投入小、果园授粉树比例小、有效节水灌溉面积小”的“一大三小”问题,按照“技术落实,配套齐全,质量提升,环境优美,示范明显”的总体思路,在富县中指塬区实施了财政支持现代农业(苹果)项目。二是全方位完善了基础设施、培育龙头企业、间伐果树、建沼养畜、兴修水利、增施有机肥,建成1万亩高标准的苹果生产示范园,强力推进了富县苹果产业化水平。三是项目实施后,项目区苹果亩产量由1940公斤提高到2600公斤,优果率由70%提高到77%,果树喷药次数由每年6次减少到4次,亩产值由5400元增加到7000元,亩增加收入1600元。通过针对性的投入和示范引导,项目区与非项目区相比,项目区亩产2600公斤,较非项目1980公斤的产量亩增产620公斤,亩增产值1480元,项目区人均苹果纯收入8160元,比非项目区人均苹果纯收入4900元高出3260元。

      今年,上级财政项目资金1600万元,全县整合涉农资金1915万元,群众自筹资金6060万元,继续实施现代农业项目,有效地解决了项目区苹果生产中的“一大三小”问题,提高了项目资金的效率,提升了财政支持农业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

      ——科学投资评审,规范资金管理。一是实行投资评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近年来,通过财政投资评审,对涉农项目实行全程监控,既节约了大量的财政资金,又控制了项目投资规模,并保证了工程质量。2007年至2009年,通过对62项涉农项目的严格评审,节约支农资金542万元。二是严把报账关口,规范资金管理。项目立项申报阶段,县上就制定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按照“专户管理、封闭运行、相互制约、审核报账”的原则,对项目资金进行严格规范管理。

      主要做法是在执行“三个明确”,严把“三个关口”,执行“三个不予”制度上寻求新的突破。即明确报账范围、报账所需附件和项目建设资金;严把申请报账资金与工程预算是否一致关、原始票据签字关和资金流向关;执行票据不真实、不合法、不规范、不完整的不予报账,未按项目建设合同、项目实施方案和施工设计、未经批准擅自改变计划以及违反财经制度的支出不予报账,对施工质量没有达到标准、经检查限期整改而未整改的项目不予报账。

      通过这些措施达到了“三个规范”:一是报账程序规范。防止和杜绝了越级报账、手续不完备报账或单方面签字报账现象的发生。二是资金使用规范。实行项目资金“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建立统一科目,统一核算,统一支出手续,统一使用范围”的“三专四统一”工作制度,避免开支的随意性,防止了违规资金的支出。三是项目管理规范。严格实行工程审批、工程招标、法人负责、工程监理、随机检查和单项工程验收、筹措项目周转资金6项制度,对项目建设既严格管理,又积极支持。

      “国家的钱一分一厘都不能浪费!”项目实施负责人如是说,在定期做好清查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查找存在问题的根源,对每一项强农惠农资金实行精细化、规范化管理,以确保国家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较好地达到了资金使用效益更加显著、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目的。

“财政支农显奇功!”富县财政人如是说

      财政支持现代农业项目实施以来,富县通过整合交通、能源、农机等相关部门项目资金,促进了苹果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改善了项目区果农生产生活条件,取得了三个显著成效。“财政支农显奇功!”

富县财政人如是说

      ——在社会效益方面,通过推广使用农机具,切实降低了果农劳动强度,项目区每亩果园可节约4个劳动工日。集中连片高标准示范园的建设,不仅使项目区内果农增加了收入,得到了实惠,而且辐射带动激发了非项目区15000多户果农争间伐、重施肥科学务作的积极性。牛武镇刘家塬农民刘文德,在项目区参观学习后深受启发,果树挖改一步到位,在能源项目和养畜补贴政策扶持下建成沼畜小区,养猪120头,通过挖改、增施农家肥、喷沼液等措施,2009年果畜收入比2008年翻了一番。《中国财经报》、《陕西农村报》、《新华通讯社》和《西部财会》等报刊杂志社的记者来该县对项目实施工作进行了现场采访,并做了专题报道,进一步提高了富县苹果的知名度。

      ——在生态效益方面,项目实施以来,项目区果园密度由每亩55株降至每亩28-33株,果园透光率由18%提高到35%以上,较非项目区15%的果园透光率提高了20%。项目区亩留枝量由每亩10万条降为每亩6万条左右,较非项目区亩均12万条的留枝量降低了一半。项目区果树叶片明显变大、增厚、增绿,百叶鲜重增加8.5克,百叶厚度增加0.28厘米。项目区优果率由77%提高到80%,较非项目区70%的优果率提高了一成。项目区亩施有机肥由2000公斤提高到4000公斤,土壤有机质含量由0.9%增加到1.2%,较非项目区0.8%的土地有机质含量提高了0.4%。项目区果园种草覆盖率由50%增加到95%,较非项目区30%的草覆盖率提高了65%。项目区通过果园种草和增施有机肥,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土壤有机质提高0.3%,氮肥利用率提高3.3%,磷肥利用率提高3%,钾肥利用率提高3.5%。通过实施太阳能杀虫灯、粘虫板、诱虫带、扑食螨等物理生物措施,果园病虫害发生明显减轻,使亩喷药次数减少2至3次,农药残留明显降低。

      ——在经济效益方面,项目实施后,项目区每亩果园较非项目区节约生产成本490多元。其中,节约化肥投资110元,果树喷药次数由每年6次减少到4次,亩节约资金80元,节约1个工日,通过果园农机具的推广应用,亩减少人工投资300元,项目区果农共节约投资490万多元。

      项目区每亩苹果产量由2300公斤提高到2800公斤,亩增产500公斤。亩产值由5500元增加到8400元,亩增加收入2900元。较非项目2000公斤亩产量增产800公斤,亩增产值4400元。项目区人均苹果纯收入8160元,比非项目区人均苹果纯收入4500元增收3740元。项目区1万亩果园总计增加产量500万公斤,增加产值2900万元,实现利润2030万元。

      集中连片高标准示范园的建设,不仅使项目区内果农增加了收入,得到了实惠,而且辐射带动了周边果农争挖改、重施肥的积极性。项目区吉子现镇安子头村果农孙麦社,有8亩果园,2008年每亩果树55株,总收入4.2万元。项目实施后,每亩留树30株,施有机肥4000公斤,今年可收入6.4万元,增幅达52.3%。孙麦社欣喜地说:“果树挖改是优生,果园施肥是优育,优生优育才能出优果”。

      项目区羊泉镇羊西村村民任喜全,共有6亩果园,每亩果树55株,每亩收入5000元,项目实施后,每亩留树28株,亩收入达9000元,总收入高达5.4万元,比项目实施前多收2.4万元。他高兴的逢人就说:还是挖改好,挖改后既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果园机械利用率,又提高了苹果商品率,增加了果农收入,今后再也不用低三下四看人脸色卖果子了。“苹果质量好,自然能卖上好价钱。”

      金风迎宾客,硕果香满园。在短短几天的采访中,笔者一行强烈感受到了财政支持现代农业这一全新创举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并在富县真正起到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斛粮”的回馈与成效。我们坚信,勤劳智慧的富县人民,在党的惠农政策阳光的普照下,在财政支持现代农业(苹果)项目实施中,必将把自己的家园建设的更加富强和美丽!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