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走进台湾南部乡村:大陆紧急采购让蕉农倍感温暖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新华网 作者:张勇 任沁沁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72票  浏览69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10月21日 13:00
  大陆从2006年即开始对多种台湾水果实施零关税,台湾香蕉虽未列其中,但大陆多次在台湾香蕉丰产滞销时的紧急采购,仍让余松英这样的蕉农倍感温暖。
  
  “你觉得大陆人会喜欢台湾香蕉吗?”“台湾香蕉在大陆市场的价格到底有没有竞争力?”……站在大片大片的蕉田间,余松英一边嚼着槟榔一边向来访的新华社记者发问。
  
  这里是屏东县枋寮乡太源村,43岁的余松英是村里的“香蕉大王”。他的蕉田约有40多公顷,年产量高达三四千吨。
  
  在有“水果之乡”美誉的台湾,香蕉历来是产销量最大的水果。由于风土气候适宜加上品种优良,台湾香蕉的糖度、风味、口感俱佳。香蕉在台湾各地均有种植,而主产地则集中在南部的高雄、屏东一带,其产量超过全台产量的一半。
  
  已有20多年种蕉经验的余松英称得上是“香蕉世家”。他家里老小共7口人,主要收入来源便是种蕉。
  
  大陆从2006年即开始对多种台湾水果实施零关税,台湾香蕉虽未列其中,但大陆多次在台湾香蕉丰产滞销时的紧急采购,仍让余松英这样的蕉农倍感温暖。而在今年签署并生效的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及早收清单中,台湾香蕉终于和柳橙、柠檬哈密瓜、火龙果等水果一起,将在短期内享受关税逐步降至零的优惠条件。
  
  ECFA带来的利好,让余松英也开始憧憬早已并不陌生的大陆市场。这几年,余松英都与高雄县农会签订了供销合同,每年向农会供应约1000吨香蕉。随着ECFA的签署及生效,高雄县农会今年7月已开始赴上海布点、探路,香蕉、芒果、木瓜等水果是他们主打的几大果品
  
  陪同我们采访的高雄县农会的陈柏凯告诉我们,目前由于关税、增值税等附加成本,台湾香蕉在上海市场上并不具有明显竞争力,但台湾香蕉的优势在于其品质,因此必须走高端路线。“由于我们长期供应日本市场,因此在确保品质方面有一套成熟经验,我们会以同样的标准拓展大陆市场,打响我们台湾香蕉的品牌。”
  
  高雄县农会目前在高雄、屏东一带与许多农户都建立了类似的固定供销合作关系,农户负责种植,农会则监督生产过程并负责包销。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种蕉的产业式发展,同时可以避免蕉农各自为战而产生的丰产滞销现象。
  
  “有了农会这条稳定的销路,我这几年就敢放手种蕉了。”余松英说。他引领记者参观的大片蕉田,都是以一公顷每年约7万元(新台币,下同)的价格向台糖公司承租的。“去年我一年的种蕉成本差不多就有上千万元。”
  
  “香蕉一年可出四季,冬蕉价格好,但产量低;夏蕉价格低,但产量高。”“蕉株寿命约3年,到期了就要换地、换苗重新种。”谈起“种蕉经”,不善言辞的余松英话也多了起来。
  
  他还告诉记者,在屏东种蕉有水土、气候等先天优势,但要克服的难题也不少,最怕的就是台风。别看香蕉树外表看起来粗壮,却是“中看不中用”,加上叶片十分宽大,因此头重脚轻,每当台风一来,就经常被吹得东倒西歪,害苦了蕉农。所以,余松英给他的4万多株香蕉树都安装了竹子做的支柱,“这样起风的时候能抵挡一下。”
  
  “黄叶病”也是余松英所种植香蕉品种“北蕉”的大敌。“这种病称得上是香蕉的癌症,而且还会传染,所以我们只要发现就要马上把得病的蕉株挖走。”
  
  光鲜味美的香蕉背后,居然还有这么多的故事。“没办法,种蕉也得靠天吃饭!”陈柏凯笑着帮余松英总结。
  
  “不过,有机会叩开大陆市场的大门,对台湾香蕉来说毕竟是件大好事,我们和蕉农都有盼头。”今后便要常常往来于沪台之间的陈柏凯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