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流行语:反思香蕉风波,谣言止于真相
海南打响香蕉保卫战——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最短时间调动一切力量澄清“香蕉有毒”谣言,最快速度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最大限度减少蕉农损失,成为人们的共同心愿。
省农业厅市场与信息处处长莫翠岗说,在这场战斗中,主流媒体的及时、科学报道,对引导舆论、澄清认识起到关键作用。那几天,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海南日报、海南电视台等媒体,不惜版面或时段,纷纷通过消息、言论、访谈等多种形式为海南香蕉鼓与呼。
笼罩在蕉农头上的阴云很快散去。4月9日,香蕉收购价恢复到每斤0.6元,日出岛量突破2万吨。
然而,就在蕉价趋于正常时,又一条更恶毒的短信谣言袭来:“近期不要吃泛青的不熟香蕉,目前海南香蕉中发现了一种类似于人类SARS病毒,请转告每个你珍惜的人。”
“那绝对是一场阴谋,有人在算计海南香蕉。”海南香蕉协会副会长、乐东通海高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兆宾说:“谣言短信主要发到海南香蕉的重点市场,并鼓励接收者转发。”
就在形势危急之际,中央领导作出重要批示:“加强对海南香蕉的正面宣传,维护蕉农的合法权益。”全国主流媒体及时、高调出击,迅速澄清真相,还海南香蕉清白。
遭遇谣言袭击,海南农业不止一次,此前还有“树籽菜有毒”、“西瓜注水”等谣言,但“香蕉市场风波”危害最大。据统计,2007年3月底至4月初,前后十余天时间,海南蕉农损失超过1亿元。
为什么海南农产品容易遭受谣言中伤?“香蕉市场风波”促使人们反思:主要原因是农产品检验检测手段落后,缺乏农产品预警和风险防范机制。如果出岛的大宗农产品都能及时拿出质量检验报告,谣言就会不攻自破,就不会掀起风浪。
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说,筹资1.16亿元正在建设的海南现代农业检验检测预警防控中心,就是在“香蕉市场风波”之后提出来的。
(本报海口11月19日讯)作者: 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