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流行语:反思香蕉风波,谣言止于真相
二OO七年四月六日,文昌文城镇的一家香蕉收购点,安徽收购商老万看着眼前的香蕉一脸愁容。本报记者王凯摄
喜悦采摘丰收的果实时,香蕉地头收购价突然暴跌:每斤从1.2元跌至0.15元。蕉农一年的希望眼看就要化为泡影。
“就像做了一场恶梦。”谈起那场突如其来的风波,澄迈蕉农陈德福至今心有余悸:“太可怕了,每天损失几千元。”
蕉价暴跌,媒体不谨慎报道是祸端。3月13日,广东某报刊发《广州香蕉染“蕉癌”濒临灭绝》的报道,并在小标题制作中采用“蕉癌”、“灭绝”、“致命”等吓人的词汇,使人误以为“香蕉有毒”。一时间,街头巷尾“谈蕉色变”。
省香蕉协会朱家宝说,那几天,香蕉协会的两部电话都被打爆,内容都是一样的:香蕉价格暴跌,香蕉卖不出去。不少种植户打电话时都在流泪,听着让人揪心。
省委书记卫留成指示:群众利益无小事,立即采取措施,把蕉农损失降到最低。
省长罗保铭要求:立即研究应对措施,财政要安排应急专项资金。
省政府迅速推出多条救市措施:省财政拿出专项资金补贴运香蕉出岛车辆;全省冷库收购冷藏香蕉用电按农用电价收电费;在秀英港与粤海铁路开辟运香蕉车专用通道;举办海南乐东首届香蕉节邀请全国客商来琼订购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