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苹果一夜被偷光,如何保护当反思?
“这是用于研究的苹果,我一个也舍不得摘,没想到被一夜偷光了,估计偷的人也不知道这些苹果的价值远大于吃。”青岛市农科院果茶研究所副所长韩明三欲哭无泪,17日晚上他还在北宅毕家村果木培育基地查看用于科研的苹果新品种,没想到18日一早再来,发现3棵科研果树果实全被偷光。而这已经进入了历经6载的科研收尾阶段,如果投入市场估计每亩将为果农节省经济投入3000元~4000元。(搜狐网10月20日)
科研水果被偷,并不是第一次。早在2003年,就曾发生过在北京市打工的农民工李连朋等4人偷摘了林果所投资40万元、历经10年培育研制的葡萄新品种的案件;在2012年,又有三名不速之客潜入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的桃园里偷摘了200多斤桃子,造成科研人员十多年的研究链断裂,损失难以计量。
不同于普通的盗窃案,科研水果被盗,不仅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更会导致科研成果推出被延迟甚至造成研究链的中断,其科研损失和经济损失都难以估量。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几起科研水果被盗的案件中,造成巨额损失的绝非什么手段多样的偷天大盗,而只是几个贪嘴的毛贼。为了个人的蝇头小利造成巨额损失的毛贼固然可恨,但是被盗的科研单位对于科研成果的保护措施更该反思。从2003年的天价葡萄被盗案到今年的科研苹果被盗,时间跨度10几年,但这些科研单位对于自己科研成果的保护还停留在靠栅栏和铁丝网来防盗的初级阶段,被毛贼惦记上也就不足为奇了。
科研果树意义非凡,一旦造成损失就难以挽回,因此,科研单位在加强研究投入的同时,更要加强对自己成果的保护。普通果农在果实成熟时尚且要注意防盗,对于价值巨大的科研果树,有关单位更应该尽早部署好与其价值相匹配的保护措施,与其在事后讨论损失的多少与责任的界定,尽早扎紧保护的篱笆显然更加重要。
科研水果被偷,并不是第一次。早在2003年,就曾发生过在北京市打工的农民工李连朋等4人偷摘了林果所投资40万元、历经10年培育研制的葡萄新品种的案件;在2012年,又有三名不速之客潜入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的桃园里偷摘了200多斤桃子,造成科研人员十多年的研究链断裂,损失难以计量。
不同于普通的盗窃案,科研水果被盗,不仅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更会导致科研成果推出被延迟甚至造成研究链的中断,其科研损失和经济损失都难以估量。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几起科研水果被盗的案件中,造成巨额损失的绝非什么手段多样的偷天大盗,而只是几个贪嘴的毛贼。为了个人的蝇头小利造成巨额损失的毛贼固然可恨,但是被盗的科研单位对于科研成果的保护措施更该反思。从2003年的天价葡萄被盗案到今年的科研苹果被盗,时间跨度10几年,但这些科研单位对于自己科研成果的保护还停留在靠栅栏和铁丝网来防盗的初级阶段,被毛贼惦记上也就不足为奇了。
科研果树意义非凡,一旦造成损失就难以挽回,因此,科研单位在加强研究投入的同时,更要加强对自己成果的保护。普通果农在果实成熟时尚且要注意防盗,对于价值巨大的科研果树,有关单位更应该尽早部署好与其价值相匹配的保护措施,与其在事后讨论损失的多少与责任的界定,尽早扎紧保护的篱笆显然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