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加入水果邦 | 找回密码
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新疆林果业拐点来临:升级“箭在弦上”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人民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08票  浏览302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11月23日 11:43
  附加值低影响林果产业升级
  
  附加值低是新疆林果业切肤之痛。
  
  在墨玉县扎瓦乡库木艾热克村核桃经纪人吾布力卡斯木·吐尔逊尼亚孜的印象中,2008年以前,墨玉人还只是卖原产品,那时每公斤核桃的价格只有12元—13元。
  
  吾布力卡斯木·吐尔逊尼亚孜说,林果不像棉花、小麦等农作物,可以根据市场变化在种植面积上作相应的增减,在果树定植后,需要每年都有稳定和较高的投入。而果品市场的变化对市价的影响巨大,高产出不一定会带来高效益,20世纪前后,墨玉县核桃收益连年走低,每年都有农民纷纷改种其它作物。
  
  “长期以来,新疆林果业一直处在贮藏保鲜、精深加工、商品化处理不完善等不利因素的夹击下,若不进行及时调整化解,必然会形成危机,伤及整个林果产业。”孙兰凤说。
  
  有人曾计算过,林果经贮藏、保鲜、包装、加工、反季节供应后,可以增值1—5倍以上。其中,葡萄干精选包装后可增值两倍,杏加工成杏脯增值5倍,石榴、酸梅等加工成果汁后增值5倍。但新疆果品业销售,绝大多数以鲜果进入市场。
  
  目前,全疆果品储藏保鲜与深加工初步形成产业规模的仅有葡萄、杏等为数不多的几个果种。作为新疆主导产业之一的葡萄产业,有52%的产品用于制干、40%的产品用于鲜食,仅有8%用于酿酒。
  
  新疆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婷说,这种低水平的加工和保鲜能力,一方面,会造成大量特色水果在集中上市的季节,由于运输困难,使得大量水果腐烂,难以运出。另一方面,还会因为产品深加工转化能力不够、科技含量不高、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等因素,难以实现林果产品的多层次加工增值和产业升级。
  
  “所以,从短时间来看,新疆林果能够凭借地方特色及地域品质的优势占领一定市场份额,但从中长期来看,极易受国内外市场波动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产业发展风险。”李婷说。
  
  
  记者了解到,这几年,新疆林果业已形成由农户、果蔬产品专业合作社或专业组成的协会、国有商业企业、民营商业企业和中间商构成的多元化的营销主体格局。在现有的林果流通中,从事林果经营的,尤其是鲜果产品经营的主要是广大的农户、个体私营农产品商贩,而在林果加工环节,主要以停留在初步加工水平上的小企业为主体,它们的小、散制约着林果业的发展。
  
  李婷说,新疆林果业要以内地和国际市场为主体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中,只能由大企业、大经纪人唱“主角”,其他各种经济组织应该只是做些“拾遗补缺”的事。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用户登录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