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苹果之乡洛川,有一位“苹果姐姐”,她承包了2300亩荒山,依托特产苹果,闯出一条“果、畜、沼”循环发展,“种、养、加”相互结合的特色发展路子。“苹果姐”致富不忘乡里人,免费传授“致富经”,为周边群众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初次下海,20万元全部打...
长城网唐山9月25日电(李瑛 刘亚会 记者 张天虎) “多亏了马永宝的帮忙,他的文化创意让我们的葡萄销售火爆,30多万斤的葡萄我们足不出户就都卖了个好价钱!”在迁安市野鸡坨镇张都庄的葡萄园里,果农们对迁安市九朵文化传媒公司董事长马永宝赞叹不已。为什么果农...
本报讯(通讯员 金宗炳 文/图)在水泥柱架的钢丝网上,挂着一个个毛茸茸的猕猴桃,游客们可在钢丝架下自由采摘成熟的原生态猕猴桃。这是笔者9月13日上午在大溪镇小溪村西岙猕猴桃种植基地见到的景象。 在猕猴桃种植基地,我市广乐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洪...
■带领团队攻克难关,2000亩适龄不结果柚树高换柠檬项目取得成功; ■每年下乡140余次,指导村民果树种植技术—— 1990年8月,农校毕业的邢顺军带着满脑子憧憬走进仪陇县土门农场,准备大干一场。踏进农场的大门,眼前的景象让他大失所望:年久失修...
【果农的情怀】 将果园改造成家庭农场 同安凤南农场的东岭水库边上,有一大片果园,离洪求龙家有三四公里。每天,洪求龙都会开车到这里“巡视”,从板栗、菠萝蜜、荔枝、芒果等果树,到新建的鱼塘和各项基础设施—这里,将是他梦想起飞的地方。 ...
白玉介绍脱毒组培实验室培育的种苗 白云介绍公司培育的种苗示范园 中国园林网9月19日消息:从田间一栋育苗实验室到工厂化的育苗公司,大学毕业的白云、白玉兄妹俩从种果树到繁育种苗,利用所学的科技知识,让原本荒芜的乱石滩地一步步成为果树种苗...
在穿过岔河镇振兴村的苏334省道复线边,有个不起眼的小摊位,虽然简陋,却总能吸引来往行人驻足。这里,就是花海峰的葡萄零售点,不远处,就是他的海峰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 走进花海峰的葡萄园,只见高低错落的葡萄叶之间,一串串晶莹剔透、颗粒饱满的葡...
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带动农民兄弟致富 刚下过一场阵雨,阳春市岗美镇黄塘村200亩瓜地里,被雨水滋润后的成片瓜藤越发青翠动人,一个个绿色的西瓜如手掌般大,10月底,第一批西瓜成熟后即将上市,销往北方。难以想象,就在几个月前,这里还是...
本报(通讯员 唐积信 黄香军)买冰箱、盖新房,全靠脐橙来帮忙;价格高、订单稳,带了孙子还挣钱…… 经过十年的发展,如今的道县祥霖铺镇香花村、下蒋村也都有了共同致富的产业,这在以前是绝没有想到的。 祥霖铺镇万亩脐橙示范基地位于道县的南部...
本报通(讯员胡秀珍)马新民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会与江永结缘,而且在三千亩香柚地里,一干就是17年。17年的马新民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倾注了全部的青春热情,把它与自己的生命融在了一起。 出生于1972年的马新民,骨子里有股坚忍不拔的性格,还带点浪漫主...
本报记者 陈晓 王涛,一个温岭果农耳熟能详的人物。自1991年从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专业毕业后,王涛作为一名农技推广站的农技员,一直在城北、松门、大溪、城南、箬横等基层从事果树的技术推广工作。十多年来,他频繁出现在山野田头,与果农交流探讨“...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文/记者 郭瑜芬 图/记者 陈立新) >>人物名片 洪求龙,同安人,1988年出生,毕业于厦门理工学院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现在是一家农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大学毕业后,他在海沧一家企业做了一段时间的灯具采购,没多久就辞职回...
走进绿油油的葡萄大棚,串串珍珠翡翠似的挂果,处处可闻带着甜味的清香。看到这样的丰收美景,来自城区的刘女士一家感到既兴奋又好奇。“金黄色的是金手指,绿黄色的是阳光玫瑰,翠绿色的是醉金香。”海明葡萄园的负责人田海明如数家珍般地向前来采摘的市民介绍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工作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科技创新引领未来发展。为了激励全市科技工作者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实践,主动开展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本报与市科协、市科技局联合推出《科技追梦人》专栏,全面展示荣获省、市科技先进工作者的风采,希望科技...
出生军人世家,从小生活在城市,过着优渥生活;年纪轻轻投身绿色军营,在部队锤炼16载后光荣退伍回乡。这一次,他扎根高山深处,与猕猴桃为伴,面朝黄土背朝天,做起朴实的农民——雨城区退伍残疾军人郇昭的梦想很大,“我要让国产猕猴桃走向全世界,卖出好价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