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灯塔市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热潮中,家住灯塔市沈旦堡镇韭菜河村的马德军积极调整设施农业品种,大胆探索葡萄管理技术,实现了大棚葡萄一年两次成熟上市,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日前,记者走进马德军家的葡萄大棚看到,果农马德军正在一垄垄葡萄间掐...
华西城市读本讯(丁辉蒲 正兵 见习记者 张骥)“辞掉10万年薪回家栽果树,我并不觉得自己不理智,因为我栽的是‘摇钱树’。”4月22日,曾在广东发展的万源市曾家乡覃家坝村村民张定贵介绍,年初回家,他看到家乡的变化,毅然选择从“白领”跳槽到“果农”。 ...
“厅级”果农的创业梦 ——记井研县繁盛杂交柑橘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范敬超 乐山日报 记者 方方 一个官,40载与农结缘,潜心为农调研,一腔热血饱含报国深情。 一个民,一顶草帽,一把卷尺,一柄修枝剪,起早贪黑,躬耕田畴,播撒高效...
新华网北京4月23日电(记者 毛伟豪 李亚红)一个在读博士生,跑到美国的小农场做了6个月“洋插队”,带着满手的老茧和“我要当农民”的梦想回了国。 一个城里长大、十指从未沾泥的姑娘,不用化肥和农药,居然能把一块荒地变成供应千户家庭吃菜的农场。 ...
一棵树能结出4种不同品种的果子,你也许不会相信,在武继刚的果园里,我看到了;果树会说话?你也许更不会相信,在武继刚的果园里,我听到了。 4月18日,踏着泥泞,我随电视台记者一道,在利辛县纪康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见到了省劳模武继刚,我们到时,他...
自从去年11月开始,我以一个地铁附近的小仓库、一辆小推车为起点,开始在西二旗周边的IT区域卖石榴汁。从推着小推车转一天、被动等待顾客上门,一直到现在开始做店面、开展营销活动、甚至借用轻应用、微信等移动互联网手段开始了所谓的O2O之路,大半年的时间里...
天山网讯(记者 王景兰 报道)在新疆伊宁市去往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路上,一连片温室大棚分外显眼。大棚高约8米,除了拥有普通大棚无法企及的高度,它们还是连体互通的,这片占地约1万平方米的大棚便是伊犁“南果北种”试验者的热带果园培育种植基地。 4...
有一位老人,他的名字叫褚时健。 生于1928年的褚时健出生在一个农民的家庭。1955年27岁的褚时健担任了云南玉溪地区行署人事科科长。31岁时被打成右派,带着妻子和唯一的女儿下农场参加劳动改造。 文革结束后,1979年褚时健接手玉溪卷烟厂,出任厂长...
本台消息:原蓟县林业局干部张殿义,退休之后依然扎根基层,把自己积累几十年的果树栽培技术无偿奉献给了山区的果农们,帮助果农增产增收、转变种植理念。请听见习记者董朗的报道: 张殿义今年70岁,曾任蓟县林业局局长,2005年,张殿义从岗位上退下来之后...
核心人物:池春玉1999年赴罗马尼亚卖温州鞋,几年时间,先后开出五六家店,生意还向匈牙利、保加利亚延伸。2008年,她把国外的资金收拢,回国投向瑞安的一座荒山,如今,她与合伙人一道,已在皇金果园投入1500多万元。 温州网讯近日,瑞安农技校的50多名学...
▲刚刚种植两年的苹果树开满了花。 林芳立(右三)在向登封市唐庄乡三官庙村的果农传授苹果的疏花技术。 农民果树专家林芳立发明苹果芽苗当年栽植次年结果新技术,而传统的苹果种植4到5年方能结果;日本专家出5000万元购买此项技术被当场拒绝 ...
在延庆县张山营镇前庙村,72岁的村民张茂会有着双重身份,果农张茂会和“白领”张茂会。平日里,除了耕种自家2亩葡萄园,老张还要准点儿到辉煌葡萄酒庄上班,指导工人开展葡萄栽培管理。从农民到“白领”,张茂会是如何实现了身份的蜕变? 大胆创新种葡萄...
张家口新闻网记者 马明明 通讯员 任全军 面庞黝黑,手掌宽大而粗厚,布满了老茧……痴心杏扁育种、栽培32年,常年的风吹日晒、田间劳作,让他乍一看就像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就是我市林果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方面的专家、市农科院林果研究所所长李克文。...
在延庆县张山营镇前庙村,72岁的村民张茂会有着双重身份,果农张茂会和“白领”张茂会。平日里,除了耕种自家2亩葡萄园,老张还要准点儿到辉煌葡萄酒庄上班,指导工人开展葡萄栽培管理。从农民到“白领”,张茂会是如何实现了身份的蜕变? 大胆创新种葡萄...
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曹志丽、郭艳达)任丘北辛庄乡三浒村80后小伙儿田长伟,怀着一个绿色农业的梦想,卖掉企业回乡创办种植专业合作社,搞起大棚菜种植,在家乡的土地上开辟出一片自己的“金土地”。走进田长伟的蔬菜种植基地,跃入眼帘的是温棚林立的种植区,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