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抢夺农场成风 专家称"农超对接"尚未成熟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最近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快消品百强企业中,已有超过四成的超市开展了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基地生鲜食品采购。业内人士分析,除了政府的政策导向之外,巨大的利益诱惑当是超市巨头纷纷“抢夺农场”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目前超市里农产品的一般流程是农民-批发商-供应商-超市物流采购,通常需经过4个以上的环节,成本至少上升了15%~20%,导致产业链的两端(农民和消费者)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而通过农超对接的直采模式,这部分原本被中间商赚取的利润可直接“转移”给农民,并最终惠及消费者。TESCO全球直采部亚太资深项目经理大卫蓝登表示,超市直购的蔬菜最终零售价格至少可降20%。另外,从批发市场采购农产品带来的产品不可追溯性,也导致越来越注重食品安全的超市对其失去兴趣。
门槛高难对接农户抱怨没钱赚
赶走了中间商,缩短供应链节约的成本让利给农民。但记者调查时却发现,本应是农超对接受益方的不少农户和合作社都抱怨没赚到钱。“好不容易把产品送进了超市,超市却挑挑拣拣,说‘这个不行,那个不合格’,不少产品被退,几乎没什么利润了。”有农产品供应商这样说。
门槛1 规模小难与超市直接对接
“我们很想与超市对接,但不那么容易。”近日来穗推销石榴等农产品的云南蒙生石榴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跃伟表示,超市根本不和散户、小户谈,有时候看上了产品价格却谈不拢。有过几次对接失败的他只能和中间商洽谈,无法和超市直接对接。但他还是特地带上产品的宣传单,看能不能同超市方面搭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