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兰溪枇杷为何成业内品质标杆:一粒枇杷的产业化实践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浙江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606票  浏览12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5月23日 17:58
  兰溪市女埠街道穆坞村是个新兴的枇杷种植基地,但后来居上成为兰溪乃至全省枇杷品质、品位、品牌的标杆,让许多老基地忌妒和眼馋。
  
  “我的家乡很美丽,有很多枇杷树。枇杷是家乡的特产,听说这里以前是种橘子的,是村里的一位大伯引进了枇杷。它果实硕大,汁多味甜,还可以治感冒。”
  
  这是兰溪市女埠街道穆坞村五年级学生王有余的一篇作文。
  
  穆坞位于女埠街道的山坞之中,距兰溪城区20余公里,是个四面环山、果树拥抱、山清水秀的村庄。过去这里流传着一句话:“若要苦,到穆坞”,村民主要靠种些红薯填饱肚子。1984年,当时的乡党委书记童长亲从温岭引进了10000颗枇杷种子,投产后发现口味不错,效益也比种红薯翻了好几番。
  
  穆坞人的枇杷之路至此开启。发展到今年,已有5500亩的规模,401户枇杷种植户,占到全村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去年全村光靠枇杷一项,收入有1800多万元。
  
  眼下正是枇杷上市的季节,记者来到有着“华东枇杷第一村”美名的穆坞村,十来个村民正聚在村口堆砌碎石,平整土地。“这里要赶快平整出一个5000平方米的停车场,为即将召开的枇杷节做准备。”穆坞村党支部书记王茂星不无骄傲地说,“我们已经有一个6000平方米的停车场了,但销售旺季的时候还是不够用。”
  
  再往村里走一些,便来到村里远近有名的枇杷交易市场。包装、销售、称重,村民们各自忙碌地整理着枇杷,脸上都挂着笑容。种植了40多亩枇杷的大户王文彬正在往精品包装盒里一颗一颗地装枇杷。“在合作社管理下,我们枇杷园实行统一施有机肥,严格控制每棵树挂果的个数。在成熟期前,利用滴灌等控制土壤的湿度,有的农户还实行套袋管理。”王文彬认为,高标准的生产管理让这里的枇杷品质大大提高,让他的枇杷卖出了好价钱。
  
  记者在市场上随便一问,重约2.5公斤的精品白枇杷每箱可卖200元以上。一般白枇杷每公斤售价为30元至80元;黄枇杷为10元至18元。相隔一条兰江之外的马涧镇也种植枇杷,品质较好的白枇杷价格却只有每公斤三四元。基本相同的地理位置,相对不便的运输条件,为什么穆坞枇杷在价格上反而能如此“一枝独秀”?
  
  “本地的小气候本来就适宜枇杷生长,种出的枇杷口感特别甜,品相也好。”记者在王文彬的带领下来到山上的枇杷树前,只见满枝尽挂“黄金果”,枇杷个头匀称,色泽光鲜。在保证品质的同时,村民们都说,是村里拓展了枇杷的销售渠道,加大了品牌宣传,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卖出好价格。
  
  “品质加品牌,是穆坞枇杷能立于市场不败之巅的关键。”王茂星总结说,过去村民没有品牌意识,枇杷熟了,无论大小都拿篮子随便一装就卖,价格始终上不去。1999年,村里注册了“穆坞”商标,还建起了枇杷专业合作社,统一品牌,统一包装。他们按枇杷的大小分类,把个头大的包装成“精品装”和“礼品装”,价格更是一路飙升。
  
  为保护穆坞枇杷这个品牌,2009年起,穆坞枇杷专业合作社和穆坞村民达成了共识:严格规定枇杷上市时间,不要随意采摘。只有成熟度、甜度有保证,才能上市;精品包装盒必须在右下角特定位置加贴防伪标志,否则视为假冒产品。
  
  “只靠农民分散销售,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太弱。所以我们要成为联合体,争取订单,稳定价格。”王茂星说,今年,穆坞枇杷在政府部门的牵头下办起了“浙乡邮礼”配送,通过邮政订单的方式将枇杷销往各地。穆坞村还注重挖掘枇杷文化,专门请兰溪、金华等地的画家来枇杷园写生画画。同时,他们投资修建了观光设施,吸引着很多人来观光旅游。
  
  离开穆坞村,已是下午6时,交易市场门口还停着好几辆装满枇杷的收购车,农户们挑着自家盛满枇杷的担子,在路边等着晚到的客人。“现在还不是最热闹的时候。再过一个礼拜,枇杷大量成熟后,从早晨5时多一直要忙到晚上,能碰到许多从江苏上海等地赶来的枇杷贩销大户。”王茂星说,明天他还要给村民开个大会,统一精品枇杷的采摘标准,把满树的“黄金果”变成村民口袋里的“黄金”。
  
  突破周期性陷阱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4月份经济数据显示,4月份CPI上涨3.4%,农产品依旧是通胀主要推手,鲜菜价格上涨高达27.8%。“白菜卖出猪肉价”、“吃不起番茄,来吃蛋炒蛋吧”,引发百姓各种调侃。
  
  业界人士分析,今年蔬菜市场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受春节较早影响,蔬菜价格的高点较去年提前十天左右;二是受南方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和北方初春寒冷的天气影响,蔬菜价格下降时间推迟,下降幅度较去年较小;在价格高点提前到来和下行拐点延后的同时,国内两次上调油价,增加了蔬菜的运输成本,对菜价同比上涨起到了助推作用。
  
  而在蔬菜产业链中,获取市场行情最为滞后的是处于生产端的农民。农民与消费市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个别蔬菜品种产量极易出现“大小年”,从而陷入农业周期性陷阱。
  
  由于农民单户经营,缺乏定价能力,因此他们的信息来源于经销商以及终端消费市场的定价。虽然近些年专业合作社、订单农业有了很大发展,但农户种菜相对于全国的大市场而言,仍属于小农生产。菜价由消费端决定而不是由生产端决定的现实,造成种植户只能被动地接受全国大市场形成的价格。但菜价的涨落传导到生产端的农民,往往有个较长过程。
  
  就农民生产而言,除去特色农产品种植地较为集中外,大众菜的种植范围非常广泛。但是单户农民用于种菜的土地有限,而且大多依据往年的经验来决定下一个生产周期的种植品种,不同蔬菜品种之间会相互争地,出现某种蔬菜产量大增而其他品种产量下降的局面,表现在消费市场上就是菜价有涨有落、急涨急落、大起大落。
  
  有专家建议,应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通过增加单产,提高人工、资源的使用效率来降低成本,同时保证菜农的收益空间。针对农民信息滞后的弊端,地方政府应运用自身和农业部门的信息优势,科学预测供需状况,及时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防止菜价大涨之后出现大落。
  
  因为某种蔬菜价格大涨后农户往往会跟风种植,价格下跌后又会在下一个生产周期改种其他蔬菜,菜价由此会陷入忽起忽落的怪圈。为减少农民的种植风险,还应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公司+基地+农户”等新型生产组织形式,提前锁定价格。
  
  此外,发展农超对接等产销直供方式,建立起运转顺畅的物流体系,是减少蔬菜流通成本的有效途径。鼓励连锁超市、社区、餐饮企业等消费大户与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农产品流通企业对接,不仅能够减少产、运、销各环节的层层加价,还能缩短市场信息从消费端向生产端传导的链条,有利于农民及时调整种植结构
  
  国外如何熨平价格波动
  
  据调查,国外的价格管理虽然以市场调节为主,计划调节为辅。但很多国家对农产品价格的管理,主要以计划管理为主,市场调节为铺。
  
  美国:目标价格补贴
  
  美国政府对农产品价格的干预较多,主要措施有:
  
  1减少供应。美国由于大部分土地适合耕种且人口少,对农产品的需求少。政府鼓励农场主休耕一部分土地以减少农产品产量。休耕地部分减少的产量由政府付给农场主现金作为补偿或通过实物补偿。
  
  2扩大需求。政府鼓励出口,剩余农产品向出口商提供补助或信用贷款。当美国国内市场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时,其差额由政府予以补助。政府还实行“目标价格补贴”,目标价格即农作物生产成本加合理收益,政府每年对主要农产品规定目标价格,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参加计划的农场主可得到政府的差额补贴。
  
  日本:肉蛋价格安定
  
  日本对农产品价格实行直接干预,其措施有:
  
  1蔬菜价格补贴制度。日本政府为了稳定蔬菜价格,建立了蔬菜价格补贴制度。当蔬菜价格下跌时,由“稳定蔬菜供给基金”等组织向菜农按规定的办法支付差价补助金,蔬菜安定基金会的资金由**、地方政府和菜农三方共同负担。
  
  2食肉价格安定制度。日本政府建立了食肉价格安定制度:事先设定安定价格带,如食肉价格下跌到安定价格带的下限以下,由半官方的畜产振兴事业团收购储存,待价格回升时再售出。
  
  3鸡蛋价格安定制度。日本成立全国鸡蛋价格安定基金会,资金由畜产振兴事业团、地方政府和生产者团体共同出资。如鸡蛋的价格低于补贴标准价格时,由基金会向生产者支付相当差额90%的补贴。
  
  4保证最低价格制度。日本政府为保证某些农产品的最低收购价格而采取的制度。主要用于甘薯、马铃薯、淀粉、麦类等。政府对这些农产品规定最低基准价格,当市价跌到最低价格之下时由政府按最低保证价格收购。
  
  欧盟:购进价格补偿
  
  欧盟的农产品价格管理,具有强制性干预与市场机制相融合的特征。
  
  1粮食价格管理。当市场粮食价格比目标价格低10%至15%(干预价格)时,欧盟将按干预价格收购过剩农产品,以稳定市场价格。同时为保证欧盟市场不受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波动影响,欧盟还规定了粮食进口价格标准,凡进口粮食到岸价格低于进口价格标准,征收差价税,以保证成员目的粮食价格,不受外部倾销的冲击。
  
  2对水果、蔬菜市场的价格管理。欧盟对主要蔬菜及水果规定基本价格和购进价格。如以上价格水平在市场上找不到买主,产品将退出市场。生产者将得到一定系数的购进价格的补偿。退出市场的商品将分配给慈善组织或学校儿童或用作动物饲料等。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