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苹果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沂源红”逆袭市场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经济导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6票  浏览211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5年1月29日 11:02

  沂源苹果品牌成长三部曲
  
  “沂源红”逆袭市场
  
  拥有一个成熟而优质的农作物品种,意味着这个地方的种植业拥有了生物科技意义上的品牌,等于为下一步发展产业品牌打下了坚实基础


  苹果产业已是惠及30万沂源百姓的富民产业 牟德鸿 摄

  ◆导报记者 牟德鸿 沂源 报道
  
  24日上午,位于沂源县中庄镇的沂源盛全果蔬有限公司(下称“盛全果蔬”)办公楼门前一派忙碌的景象,百余名村民正在将经过挑选的苹果一一套上起缓冲减震作用的网状塑料泡沫袋,然后装箱码垛。
  
  “昨天刚刚接了湖南一个批发商50吨的订单,要求明天务必发货。”盛全果蔬总经理张善全脸上写满了憨厚而质朴的笑容,慢条斯理地告诉经济导报记者。
  
  在接下来的大半天的采访中,导报记者发现,这种忙碌的景象在沂源县盛产苹果的燕崖、中庄、东里、西里、张家坡几个镇的马路旁边随处可见。沂源县农业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县有约30万人从事苹果种植、储运以及与其相关的餐饮及农资经营等产业,有近半数的沂源百姓从中获益。
  
  “这是若干年来沂源县苹果产业坚持走品牌化道路修得的‘正果’。”沂源县农业局发展规划科科长宋志奎一语道破天机。
  
  “沂源红”红遍江南
  
  在张善全的办公室里,导报记者在品尝过两枚貌似红富士的苹果之后,发现它们与以前吃过的烟台红富士有着诸多不同。口感上虽不像烟台红富士那样脆,但甜度明显要高;外表虽不及烟台红富士光滑,色泽上却多了几丝红润;最明显的不同则是,它的果肉细腻而且略微呈淡黄色,香气也更足一些。
  
  “这就是我们沂源县自己培育的‘沂源红’。”随行的沂源县农业局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郑军告诉导报记者,沂源县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引种红富士苹果的,此后经过长达20年的栽培试验,这一品种性状日益稳定,趋于成熟。在2012年10月沂源县首届苹果文化节上,这个暂时取名为“沂源红”的苹果新品种在优质苹果评选中一举夺魁,并于次年在全县大面积推广;2012年10月份,“沂源红”顺利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2013年9月份通过了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并获得正式命名。
  
  “拥有一个成熟而优质的农作物品种,意味着这个地方的种植业拥有了生物科技意义上的品牌,等于为下一步发展产业品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郑军如数家珍般地告诉导报记者。
  
  “我们在苹果包装箱上印上‘沂源红’之后,拿到南方市场上批发时,还心里直打鼓,毕竟南方消费者吃惯了‘烟台苹果’、‘栖霞苹果’和‘陕西苹果’。”在南方近20座城市长年派驻销售队伍的张善全回顾说,“一开始人家也不太认我们的‘沂源红’。但是我们让消费者先尝后买,慢慢地大家就认可了,许多水果批发商成了我们的回头客。‘沂源红’硬生生地从‘烟台苹果’、‘栖霞苹果’和‘陕西苹果’的市场上抢占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儿’。”
  
  富民产业链
  
  采访中,导报记者发现,尽管“沂源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经获准注册,并获得了原产地地理标志保护登记。但是因为“沂源红”的一夜成名,而且已经在国内苹果市场上拥有了很强的市场表现力,似乎大有盖过“沂源苹果”的势头。这种品种先行的路数,尽管同样为烟台、陕西等传统苹果产地的果商们所驾轻就熟地运用着,如上述苹果在输往南方市场的苹果包装箱上,“红富士”依然是最显眼的“关键词”,但是诸如“烟台苹果”、“栖霞苹果”、“陕西苹果”等“产地+苹果”模式的字眼,却依然是其必不可少的品质背书。
  
  这种产地背书的市场感召力,似乎正是“沂源苹果”目前所暂时缺乏的。
  
  “这的确需要一个过程,也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沂源县沂蒙山品牌管理中心副主任徐志芳坦陈。
  
  “这些努力正在逐步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徐志芳说,沂源目前有苹果种植面积30万亩,年产苹果7亿公斤,在省内仅次于拥有70万亩苹果种植面积的栖霞。近年来,一个以沂源为中心,涵盖沂水、沂南、临朐、蒙阴等周边数县的鲁中苹果产区已显雏形,虽然一时还难以与烟台、威海等胶东苹果产区相抗衡,至少已经在中国苹果产业的版图上拥有了足够的影响力和市场感召力。“而沂源无疑是这个产区当仁不让的龙头,更是栽培技术和产业市场的高地。”
  
  徐志芳介绍,沂源县有相当一部分果农在卖苹果之余,通过苗木输出和技术培训获得更高收益,而沂源也正因逐步成为苹果集散地,带动起了诸如储运、餐饮、农资经营等商业和服务产业。“目前大约有30万沂源百姓从事苹果相关产业,占全县人口的近一半。苹果产业正逐渐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富民产业。”
  
  突破市场瓶颈
  
  “品种品牌加产地品牌,再加上企业品牌,这是我们沂源县苹果产业正在努力构建的品牌体系,目前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徐志芳介绍,盛全果蔬的“中庄苹果”就曾连续5年获得国内果蔬行业最高级别的展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
  
  “我们的‘中庄牌’苹果在北京青岛以及南方许多城市的超市里,都能卖到每市斤14元的高价。”张善全告诉导报记者,依托自己的公司,他还与当地千余苹果种植户组建了一家专业合作社,每年销售苹果5000吨至6000吨。
  
  但是张善全仍然有无奈的地方。“能够进超市的只占销售量的30%,其余的还是靠打着‘沂源红’的牌子走果品批发市场的渠道,而且大部分苹果不能做到优质优价。”张善全承认,“这是由于沂源果品销售还未形成分级销售的惯例,而自行分拣又意味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成本,这往往令财力有限的中小果商无力承担。如果不发未经分拣的‘通货’,农民和果商都担心次果砸在手里卖不出去。”
  
  这似乎正是沂源苹果产业的痛处。它折射的是沂源苹果产业链不完整和市场体系不够成熟的隐忧。
  
  “沂源苹果产业的当务之急是尽早完善产业链。”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山东省农业厅农产品市场分析特聘专家杜岩分析说,比如可以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像汇源果汁集团这类的行业巨头,建立果汁加工企业,既为农民消化掉质次果品,又能通过深加工提高收益,还可以增加就业;可以尝试开拓国际市场,利用国际市场标准引导合作社和果农提高果品质量;可以建设专业化的果蔬批发市场,培育果品经营大户,提高抗市场风险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