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龙里刺梨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79票  浏览188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6月23日 12:00

  把刺梨做成强竞争力的富民产业
  
                                          ——龙里刺梨业发展调查思考

  刺梨,贵州高原的野生特产,被誉为水果中的“维C之王”。用刺梨制成的果汁、清凉饮料、果酱、果酒等各种加工食品,不仅营养丰富、味美可口,还具有防癌、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
  
  包括龙里在内的贵州大部分地方,甚至许多坡耕地都适合种植刺梨。如今,龙里、贵定等地刺梨种植有了相当规模,刺梨产业对农村致富有带动作用。多年来,龙里、贵定等地刺梨产业曾经受到过重视,产业化的道路也在曲折中有所发展。龙里、贵阳都曾经开办过刺梨产品加工厂,贵州老来福药业把刺梨作为其产品的主要原材料,贵定的刺梨产品(饮料)加工厂目前也还在运行。然而,刺梨产业依然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2007年龙里农民人均纯收入仅2552元,有3000多亩刺梨的龙里县谷脚镇茶香村还是二类贫困村,2007年人均纯收入仅1200元。
  
  从1999年开始,龙里借助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的机遇,在谷脚、哪旁、醒狮、洗马、巴江等乡镇陆续种植了上万亩的刺梨,其中谷脚镇茶香村、毛堡村以及哪旁乡长芽村等地,由于独特的高原气候和高海拔等自然条件,刺梨的品质更佳。经过近10年的培植,现在部分刺梨已经到了盛果期,仅2007年,茶香村的刺梨鲜果产量就达到70多万公斤(仅卖出45万公斤,其余全部烂掉)。按每亩刺梨盛果期生产750公斤鲜果计算,龙里全县种植的刺梨盛果期产量就可以达到750万公斤,加上野生鲜果,估计达到1000万公斤以上。如果没有冷藏设施设备和深加工企业,仅能存放10天左右的1000万公斤刺梨鲜果是无法正常流向市场的。刺梨的产业化和深加工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
  
  目前,龙里通过退耕还林和其他形式种植的刺梨,再加上野生刺梨总共有1.5万亩左右。其中管理规范、达到盛果期的仅3500多亩,效益最突出的是毛堡村村民杨鹏承包的150多亩以注册“谷脚”商标为品牌的盒装鲜果,每公斤可卖到8元以上,而且供不应求;其他70%以上面积的刺梨疏于管理、难见收益或收益微小。这些刺梨大小不一,每公斤仅能以0.6元左右的价格卖给刺梨汁加工企业,有时还眼巴巴看着它们卖不出去而烂掉。
  
  没有以刺梨深加工作为产业的企业,龙里的刺梨还处于自然发展状态。
  
  不少业内专家建议,现阶段可利用“谷脚”刺梨“维C之王”的品牌,组织专业化龙头种植、销售企业,统一对谷脚茶香的3500多亩达到盛果期的刺梨进行标准化管理,培植精品鲜果投放市场,让外界真正认识了解刺梨。
  
  龙里谷脚刺梨在贵阳、安顺等地久负盛名。但是,省外对刺梨这种满身带刺的山珍野果长什么样都还不知道。要想让外界真正了解刺梨,了解它独特的口味和药用、保健价值,就必须把这个产业做大,把刺梨鲜果销售到更远更广的地方,让更多的人亲眼看到满身带刺的刺梨鲜果,亲口尝到刺梨鲜果的味道,亲自体验山珍野果的神奇魅力。
  
  成立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对刺梨进行统一的标准化田间管理尤其重要。严格控制刺梨的植株高矮、果子数量、果型大小等,然后建立配套的冷藏设施设备、包装和销售网络,最大限度保证刺梨鲜果独特的风味,将其销售到消费者手中。
  
  刺梨鲜果的保鲜是有限度的,要做大刺梨产业,必须走深加工的道路,才能让更多的人享受到这种山珍野果带给人们的美味和健康。各级政府在政策等方面扶持,让刺梨产业走上良性运行的轨道,必将带动刺梨的种植和深加工,进一步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
  
  整合利用“好花红”、“谷脚”“茶香”刺梨等品牌资源,以龙里谷脚近7000亩刺梨和良好的交通区位和气候生态优势为依托,发掘、打造刺梨文化和旅游产品,这是龙里发展刺梨产业的方向。
  
  作者:张志能 刘玉红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