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果业评论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廣州日報:研究所,為何不看好你的“金蘋果”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廣州日報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29票  浏览6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4年10月21日 13:31
  “這是用於研究的蘋果,我一個也舍不得摘,沒想到被一夜偷光了,估計偷的人也不知道這些蘋果的價值遠大於吃。”青島市農科院果茶研究所副所長韓明三欲哭無淚,17日晚上他還在北宅畢家村果木培育基地查看用於科研的蘋果新品種,沒想到18日一早再來發現3棵科研果樹全被偷光。(10月19日《半島都市報》)
  
  科研蘋果被盜,損失不容小覷。據韓明三介紹,這種新品種如果投入使用,每畝可為果農節省3000元~4000元,即便只是青島地區使用,損失的經濟是以億元計量的。如此高含金量的蘋果,在外表上與普通蘋果相差無幾,難怪小偷會“不識貨”。估計“饞猴”下手時,也未曾想到后果如此嚴重。
  
  近年來,科研成果被偷,屢屢見諸報端。2012年7月2日,三名不速之客潛入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的桃園裡偷摘了200多斤桃子,這些科研人員十多年的研究成果被毀於一旦。2003年8月7日,在北京市打工的李連朋等4人來到一葡萄園偷摘葡萄,誰知他們所摘食的葡萄竟是林果所投資40萬元、歷經10年培育研制的新品種。北京市物價局價格認証中心對葡萄進行估價:直接經濟損失為1.122萬元。“天價葡萄案”一度被傳得沸沸揚揚。
  
  偷竊,於法於德,都是可以大加鞭撻的令人不齒的行為。而偷竊科研人員投入巨資、耗時較長的科研成果,更是罪加一等,法理不容。“無知者無罪”的說辭顯然無法為“饞猴”開脫。
  
  不過,事情已經發生,損失無法挽回。站在亡羊補牢的角度,“失主”是否也要反思?外表無異的果實背后究竟凝結了多少科研心血,誰也難以看出來,正如此次偷盜案中,韓明三也說“這些蘋果恐怕隻有我能認出來”。然而,對於能產生不凡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科研事業,我們不能坐視毛賊小偷小摸行為給其帶來強大“殺傷力”,甚至令多年的投入毀於一旦。前事之鑒,后事之師。防止科研成果被提前盜取,相關部門應該未雨綢繆,設定相關防范措施,提前筑好對付“饞猴”的銅牆鐵壁。
  
  這道銅牆鐵壁包括兩個層次,首先是意識層面的防范牆。對於涉及科研的植物,應該在顯著位置標明物種的特殊性、“含金量”、偷盜后果等,在意識上震懾“饞猴”。要加大科普力度,尤其在科研培植區附近,要及時對村民進行宣傳,給村民打好“預防針”﹔其次就是硬件層面。相比於巨額的科研投入,加裝攝像頭、防盜網,派專人看守等只是小菜一碟,而這碟“小菜”卻是守衛科研成果的最后一道關口,不容忽視。做好硬件上的防盜措施之外,對於損失較大的案子,還要追究行政主管的責任,不要讓科研投入白白浪費。
  
  (廠佳)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