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特别关注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外资掘金中国农业调查:寿光本地育种企业被边缘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98票  浏览312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7月14日 13:47

  苦练内功 菜园子力求双赢
  
  无疑,近两三年来,外资投资中国农业呈加速之势,且覆盖范围越来越广。种子繁育、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物流环节均有外资身影闪现。目前来看,农业直接生产环节规模化程度低、利润低,外资没有兴趣进入,也难以控制;外资目前进入较多的还是产前的种子、农资领域,以及产后的加工、贸易、物流环节。
  
  寿光当地政府对洋种子持理性态度:只要是诚信经营的外资种子企业,都表示欢迎而不会限制。与此同时,鼓励和支持本土科研机构和企业加紧本土种子的研发,学习“与狼共舞”。
  
  一位玉米种业公司高管也表示,杜邦先锋的管理理念给国内企业提供了借鉴。比如说“单粒播”的销售方式就是由外方带入的,现在中方也在运用这种方式。杜邦先锋的销售基本可以做到“零库存”,国内公司暂时还做不到这一点,国内也在学习这些先进的管理方法。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首席分析师黄德钧也认为,在农产品物流行业,标准化、现代化刚刚起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全国农贸市场有几万家,有一定规模的就有4000-5000家,在这个行业形成垄断并不是那么容易。而在种子行业,现有的种子法对外资进入大田作物种子领域仍是有限制的。
  
  诸多外资企业更是强调自己并非洪水猛兽。孟山都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种子产业的自身特性决定了它是一个规模大、工序简单和可重复性强的产业。农业生产和种子生产的竞争优势不在于已有的技术和商业秘密,而在于如何不断创新,最大限度地开发种子的潜能,研发出更先进的产品。中国本土种业公司可以从外资种业公司学习更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或者和外资种业公司采取多种形式的合作,开发出新的适合中国的种子产品,达到双赢的目的。
  
  但忧虑的声音从未消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综合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赵刚、林源园在《中国种业灭顶之危》一文中旗帜鲜明地指出,种子生产周期长,如果我国种业市场由洋品种占据主导地位,将会给我国粮食安全带来很大隐患。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很多种质资源被国外偷取和克隆以后,又反过来成为跨国公司制约我国技术发展的专利手段。跨国公司投入经费搜集发展中国家的种质资源,分离克隆有用的基因并申请专利。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