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市场“玄机”揭秘:缺斤短两、以次充好
购买水果要多个心眼。记者 张俊其 摄
买水果竟不许翻看水果箱
海口晚报网3月12日讯(记者 黄宇舰)
近日,随着“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对“黑心秤”、市场公平秤难寻的投诉再次成了热点。记者接到一市民报料称:在市区一家水果摊买10斤苹果,回家一称,竟然只有8斤4两。记者走访市区一些水果市场调查发现,水果不足量是普遍现象,只要消费者一次购买多一点水果,就经常被“宰”。
现象一:买水果不足量
据报料人符女士介绍,7日下午,她到南沙路一家水果店购买了10斤苹果。买苹果时因为在打电话,就随便让商贩称了称,付了25块钱之后就回家了。回家拿自己家的秤一称,发现只有8斤多一点。
住在朱云路的消费者彭女士也说,以前她到南北水果批发市场购买了10斤的杨桃,发现实际上只有9斤多一点。
现象二:箱子里面不让翻
11日下午,在南北水果批发市场,记者在2号水果摊档看到,车厢旁几个箱子装满了柑橘,用胶布密封好。还有一两个箱子敞开,里面全是柑橘。记者问坐在桌子旁的老板可不可以品尝一下。商贩说,这些水果是批发卖,已经称好了重量,一般不零售,不能挑,箱子里面也不能翻了。“底下的水果都是新鲜的吗?”对记者的问话商贩没有理会。旁边的一女子嘣出一句,“不买的话就不用问那么多了。”
现象三:箱内放石灰
“批发的都是整箱卖,不零售,带上塑料筐一起称。塑料筐没多重的,跟水果一起称也不值几个钱。”在芒果市场,一个李姓老板这样跟记者说。但据一位经常在该市场批发水果的商贩介绍,除了水果,里面的杂物有时却有一两斤重,主要是一些石灰或是催熟剂。
随后,记者就买水果是否被“骗”采访了10多名正在购买水果的消费者。他们反映,以前买水果时,除了遇到不足量的,还有以次充好的。市民张女士说,春节期间,买过一箱木瓜,回家发现底下有好几个烂木瓜“藏”在里面。
管理部门:近期情况好转
针对水果市场内存在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南北水果市场管理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王强。他告诉记者,商贩不让开箱检验是违反规定的,消费者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严重的话将取消商家营业资格。
海口市工商局中山工商所负责人云女士说,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现象时有出现,但最近的一段时间有了很大的好转。“市场门口有公平秤,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如果发现有烂水果,消费者有权要求商贩全额退换。”
对于很多消费者反映的芒果催熟剂超重的问题,云女士则表示,按规定,芒果包装箱塑料筐包装毛重(包括塑料筐、包装纸、催熟剂)不能超过5市斤,纸箱包装毛重不能超过3市斤,否则一律扣除。“而有些商贩在水果箱里放置的碎纸,目前工商部门还没有相应的规定,消费者如不愿整箱购买,可以先挑选水果称重后再打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