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泸州古蔺:退耕还林 “调”出特色产业助民增收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四川在线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46票  浏览15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1年11月22日 09:21
  古蔺县依托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利用丰富的土地资源,因地制宜,优选适合当地发展的经济林树种,“一村一品”规模种植,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十多年的努力,“调”出的特色产业,使群众得到实惠,山绿林农富。
  
  今年,古蔺县遭受春、夏、伏三连旱袭击,全县水稻、玉米、红粱、烤烟、蔬菜等粮经作物大幅减产甚至绝收,但对古蔺镇三道水村的退耕还林工程脆红李种植户来讲,特大干旱之年仍然是一个丰收年:脆红李虽然因灾减产,但价格喜人,市价高达16元-20元/公斤,为村民带来100多万元的收入。一组退耕还林工程脆红李种植户许世雄介绍,自家栽植的1.2亩脆红李,去年产出2500公斤,卖了1.48万元,今年产出600多公斤,仍然卖了1万多元。
  
  三道水村座落在海拔800-1000米的高山之上,全村共6个社,300多户农户。在实施退耕还林之前,三道水是古蔺镇有名的贫困村落,村民人均年纯收入长期在徘徊在500元左右。2002年,该村在林业部门的帮助下,依托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扶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经多方考察、论证,决定根据自身立地条件,栽植脆红李300多亩。
  
  脆红李是江安李的一个芽变品系,经过选育并以桃树为砧木嫁接而成,适宜海拔在800—1500米之间,而且不能有污染,雨水不能太多,三道水村正好具备这一独特优势。为适应生产需求,达到集约化经营的目的,该村在林业部门的指导下组建了果树专业技术协会,实行统一供苗、统一栽植、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市场价销售“四统一”管理,并根据发展需要,于2008年将果树专业技术协会改建为脆红李专业合作社,种植户在专业合作社的技术培训和具体指导下生产销售。
  
  由于果肉硬脆,具有浓厚的玫瑰香味,且果实成熟时正值鲜果淡季,与本地李子成熟期错开,三道水脆红李上市以来极受市场欢迎,成为消费者的抢手货,产品供不应求。合作社理事长胡在昌说,今年从8月初开始就有省内外果商陆续上门收购,但由于干旱减产,许多果商即便驻守村上也未能完成足够的采购量。据胡在昌介绍,该村脆红李平均亩产2000公斤,亩产值最低6000元,年产值100多万元,而在传统的生产方式下,每亩地正常年景可产玉米200公斤,价值约400元左右,年收入仅10多万元,除去投资成本,栽植脆红李是种植传统农业作物经济效益的10多倍。尝到甜头的村“两委”班子和群众坚定信心,准备注册、使用“三道水”牌水果商标,申请无公害绿色水果生产认证,逐步向周边各大城市建设销售网点、网络,把脆红李产业做大做强。
  
  利用退耕还林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带来的经济效应在古蔺县永乐镇永吉村同样明显。永吉村依托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于2002年规模种植涫溪蜜柚1200亩,涉及农户291户,2006年大面积投产后全村柚子年收入在85万元以上。该村8组退耕户阮远进,栽植柚子面积7.1亩480株,正式投产后每年获得2万余元的经济收入。阮远进感叹:“经营土地也有两万多元的年收入,以前可是做梦也没有想过。”从以前繁重的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的阮远进,购买了100多头猪饲养,用猪粪为柚子树做肥料,据阮远进介绍,该村象他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搞小规模饲养、开“农家乐”的村民,已达20多户。绿色葱茏的柚子林,不仅已经成为蔺郎路“生态、经济走廓”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还成为老山村村民的“摇钱树”,依托这些“摇钱树”,全村退耕还林柚子种植户已有100多户盖上了“小洋楼”,原有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彻底改变。
  
  三道水、永吉村是古蔺县近年来利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缩影。自1999年实施国家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古蔺县为了使工程“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把工程建设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在增加退耕户经济收入上想办法,做文章,通过十多年的努力,既退出碧水青山,又退得金山银山,退耕还林真正成为党的“民心工程”。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