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苹果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三个“好汉”和一个支点 村民10多年专注苹果产业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宁夏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69票  浏览11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1月04日 10:14
  一个支柱产业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能量到底有多大?从青铜峡市邵岗镇甘城子、玉西、大沟3个移民村1024户村民的快速蜕变中可窥一斑:10多年专注苹果产业,百姓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不到1000元增至目前的1万元,10年间翻了至少10倍。
  
  在宁夏农村经济发展进程中,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撤乡并镇之前,甘城子、玉西、大沟3个移民村合称为甘城子乡,因位于扬黄灌区,故被青铜峡引黄灌区的百姓称为“川上”,是出了名的穷窝窝。
  
  家住甘城子村二队、50多岁的王仲凤,是这里不折不扣的第一代移民。
  
  1987年,青铜峡市开发甘城子,设立移民区。不甘受穷的王仲凤带着3个年龄呈“阶梯形”的孩子离开老家陕西靖边,风尘仆仆地来到甘城子。风舞沙起,满眼土色,王仲凤咬咬牙扎下了根,成为甘城子的第4户人家。后来,其他3户“跑”了,王仲凤一家成了甘城子的独苗苗。
  
  “那时太穷了,冬天娃娃没衣服穿,只好盖条棉被躺在炕上。有些人家来了,又走了,再来一批,再走一拨……当时,一亩地的转让费只有3块钱。”王仲凤说,随着人来人往的变迁,甘城子的千年荒地也在不断地流转改造中逐渐丰腴,身价渐涨。但真正让这片土地走红的,除了已经闯出名气的酿酒葡萄,还有另一个与之平分秋色的支点——苹果。
  
  甘城子昼夜温差大、光照强,是苹果生长的风水宝地,产出的苹果无论致密性、硬度还是口感,都堪称精品。
  
  甘城子移民来自五湖四海,胆子大、脑子活、信息灵、能吃苦,加之移民文化的大度包容,使这里的百姓具备了庄稼人的朴实和生意人的精明。
  
  先天条件、后天因素加政府引导,三重作用下的甘城子逐渐退出了种粮为生的历史舞台,发展起苹果产业。
  
  王仲凤家的炕桌上,放着一盘招待客人的苹果,个头看上去只有小孩拳头般大小,姿色平平,但咬一口,浓甜多汁,令人“惊艳”。“别看个小,出口尼泊尔1个1块钱呢。”王仲凤说,每到苹果收获的季节,客商小贩在村里安营扎寨,挨门逐户收购,大吨位货车在村道上排成长龙,场面十分壮观。
  
  王仲凤家的10多亩小苹果,卖了近6万元,如今她最后悔的事儿就是当初没下狠心多开些地。“现在再去买,一亩转让费10万元也没人愿出手。”王仲凤说。
  
  村里人的日子好了,你一百我二百地筹资建了文化广场,每逢春节元宵,还从陕西、河南等地包团订戏。王仲凤的儿媳妇、24岁的尚明熙瞅准商机,将自家的一间房子改造成了照相馆,专为乡亲们拍摄各种照片,一年收入也有两三万元。
  
  家住玉西村的杜志珍,是村里小有名气的苹果经纪人。砖瓦大宅、十多万的小汽车、液晶电视……7年前,整天为吃粮发愁的杜志珍做梦也梦不到如今的好日子。
  
  为了印证生活的变迁,杜志珍找出了迁来之前在老家的留影:一个身形瘦小的男子站在西吉县山村弯曲的土路上,身后是破旧的土房,一脸愁容与满眼土黄,勾画出了杜志珍当时的艰困。
  
  “1998年6月,大儿子早产住院,1天200元医药费,10天俺欠债2万元,家里寒酸的再不能提了。2004年,打工攒了点钱后便狠心搬了下来,盖房买地又欠了8万元债。第一年,果价低迷,15亩地卖了2万元,第二年就卖到了9万元,还清了债。”杜志珍笑称自己的生活像演戏。但细想想,因苹果产业这根魔棒而改变命运的,又何止他一人!
  
  “前两天,俺到市上新建的移民区转了转,政府啥都建好了,就差炒菜端锅了,和俺搬家时相比,真是天上地下。”如今年收入以6位数计算的杜志珍,在羡慕移民新家园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基础设施这么好,产业一定要跟上,甘城子就是铁证。”
  
  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的大沟村,村民各个都是苹果产业发展的见证人和受益者,代表之一便是尚学虎。
  
  由农民成长为专家企业家的尚学虎,拥有这样一份简历:
  
  1998年,由青铜峡小坝镇搬进甘城子,因具有高中文化程度,能带头致富,当起了村干部;
  
  2002年,带领村民销售苹果,积累客户百余人,成立大沟果业销售协会;
  
  2005年,撤乡设镇后,一心一意做老板,建苹果窖400平方米;
  
  2008年,建150平方米冷库,成立青铜峡市山果果业合作社,在政府牵引下,联姻国内果业龙头大连华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引进荷兰、瑞士、比利时等国专家指导有机苹果栽种技术
  
  2009年,申请注册“甘城子”牌苹果商标,河南信阳一老板专门收藏包装箱,按图索骥找到尚学虎,签单150吨;
  
  2010年,自投30万元再建700平方米冷库,在阿里巴巴网站注册诚信企业,引来陕西、浙江、黑龙江等地大批企业老总进驻大沟村,当年仅自己经手发往全国各地的苹果达2400吨。
  
  ……
  
  “2011年,大连华园拿到了欧盟有机苹果的认证许可,甘城子苹果‘借船出海’转战高端市场指日可待。”对未来,尚学虎信息十足。
  
  “过去,我们给川下人割麦子、掰玉米、干农活挣饭钱,现在川下人给我们看果园、摘苹果挣工资。”尚学虎说,仅自家的250亩果园,摘果加田间管理,一年支出工资六七十万元。
  
  从王仲凤到杜志珍,再到尚学虎,他们的生活因苹果而改变,因苹果产业而精彩。
  
  目前,甘城子、玉西、大沟3个村的苹果年产值近2亿元,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富农增收支柱产业。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