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苹果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烟台苹果首次竞拍闯市场 90分钟卖出64吨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蓝色快报   发布者:olaiya
热度204票  浏览22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8月28日 12:04


  
  □渤海商品交易所
  
  成交多少不重要 物流配送是关键
  
  “成交量多少其实并不重要,这次竞买最重要的就是要走一遍苹果交易的所有流程。”渤海商品交易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苹果竞买只是想达到一个扩大宣传的作用,从中发现问题,而进一步完善交易过程。
  
  这位负责人介绍,目前交易所最关心的其实是交易结束之后的物流配送问题,由于这次竞买最小量为1吨,与传统大物流一次性配送20吨或10吨以上的方式相比,1吨的货物量不能达到整车装车量,而等待物流车装满后与其他货物共同发车又怕苹果送到买家手里,已经变成蔫苹果,因此如何与物流公司沟通协商,做到省时、省运费,尽可能将最新鲜的苹果带到买家面前,是交易所最担心的问题。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因为毕竟是第一次对苹果这种生鲜产品进行电子交易,所以现在只是通过竞买的方式让买方、卖方和交易所自己熟悉起苹果交易的各项流程,所有流程都没问题之后,就将推出苹果上市交易,即像渤商所已经推出的白糖交易一样,实现现货连续交易。也就是说,只要是注册成为了渤商所的交易会员,普通人也可以通过交易平台买回烟台苹果,“到时候就不用像现在这样一吨一吨来买了,只要有时间、有需要,几斤、十几斤买回家去都是可以实现的。”
  
  快评
  
  思路,决定销路
  
  果子丰收了,钱袋子一定也能丰收吗?想必这是果农们经过一年的艰辛劳作之后,最关心的一件事。陕西来的梨农,听说了烟台人喜欢吃梨,二话不说,带着一卡车的酥梨千里迢迢赶到烟台。没成想,烟台人对酥梨“不感冒”,连人带梨晾在了农贸市场里,最后还是在报社和商会的帮助下解了难(见本报7月22日、24日报道)。相比于这位陕西老农,烟台栖霞的宇冠公司足不出户,在一个半小时内就将64吨烟台苹果卖到了全国各地。
  
  同样是卖水果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原因就一个词:“赶时髦”。但这个时髦,可不是随随便便赶鸭子上架,而是看准了前景,经过全面充分的调查研究之后,找到一条既能将果子卖得了,又能卖得好的路子。电子平台竞买苹果从2007年就有了想法,一直到今年8月27日才真正实现,前前后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渤海商品交易所不少于5次实地探访调研,宇冠公司负责人熬夜到深夜学习模拟电子交易。这次促成的64吨交易对于初次接触电子交易平台的烟台苹果来说,意义甚大。电子交易不仅免去了面对面谈生意要请客拉关系的麻烦,还解决了果农和果品公司卖不出果子的忧虑。
  
  8月27日,烟台苹果终于从田间地头飞向了广阔的电子交易空间,也成功地走出了“药袋”事件的风波。这次竞买不仅优化了烟台苹果的产业结构,还为其他特色农产品转型闯市场,做出了积极而富有意义的探索。见习记者 成新蕾 卢健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