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洛川苹果产业发展调研:盛名之下如何突破“天花板”
在国家扶贫龙头企业——洛川金桥果畜公司,记者来到600头标准化扩繁场和万头育肥场。公司饲料添加剂表、消毒记录表、出栏登记表等各项材料详尽规范,这都是无公害生产的重要记录,确保猪健康无公害,猪粪和沼渣、沼液也不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在离猪场不远的一户人家,男主人雷明说,“草肥一片,不如猪粪一线。以前缺农家肥,只能到外地去买羊粪。现在农家肥有了保障,成本降了不少。今年纯利润有10来万元。”
得益于肥猪满圈,到2012年,洛川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已经回升至1.2%。全县有机苹果种植面积突破3.7万亩,节日期间,一盒9只装的有机苹果可以卖到300元。生猪产业本身的发展也为地方经济循环发展带来另一重惊喜。2012年,洛川全县生猪年出栏量达97.3万头,农民养猪年产值达到25亿元,人均生猪纯收入为686元。“猪肥果红”,洛川单纯依赖苹果的产业结构正逐步得到优化。
果业经营谁当家 合作社平台待升级
实现优果优价持续增收,抓好“合作社提升工程”是关键。
绿佳源合作社组织起240户社员,基地面积3900余亩,覆盖了周边的5个村。合作社理事长党刚良说,“今年行情偏低,但直径80毫米的苹果每斤收购价却达3.2元,比市场价高了约0.6元。靠什么?标准化有机种植和营销渠道。”社员党明喜今年通过合作社卖掉7万斤苹果,多收入约4万元,还不算由于合作社统购降下来的果袋等物资和统一施肥所节省下来的成本费用。
绿佳源合作社的经营优势源于党刚良的另一个身份——绿佳源生态农业公司董事长。在县财政支持下,党刚良在北京等地开设品牌门店直销。店里除了卖苹果外,还销售陕北大枣等特产。记者见到党刚良时,他正忙着筹备成立专门的销售公司,“公司注册到西安,可吸引高层次营销人才,股东也不一定都是社员。”
大多数苹果合作社的日子并非都风光。据县农经站站长贾海军介绍,洛川果业大而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果农合作经济组织带动能力弱,仍然存在组织规模小、经营能力弱、运作欠规范等问题。要实现优果优价持续增收,抓好“合作社提升工程”是关键。
缺劳力怎么办 产业呼唤“果二代”
果农老龄化现象已经困扰洛川人多年。
三年前,洛川果业局做过一次调查,全县果农的平均年龄达到47岁。“现在已经突破50岁了”,果农老龄化现象已经困扰洛川人多年。洛川县苹果产业管理局局长王建锋说,“采摘季节,人均日工资已经达到140元了,但还是缺劳力。”
随着城乡统筹的推进,“难题”已开始出现转机。洛川县从降低劳动强度入手,推广机械化和园艺化生产。“以前喷药就像消防水龙一样哗啦啦地往外喷,劳动强度大还浪费严重,又污染了土壤。而现代弥雾机操作起来很轻便,雾化效果非常好,吸收利用率比以前高多了。”屈军涛说。老庙镇杨武村村民郑庆云说,“现在我们用上了‘傻瓜技术’,旋耕机、割草机、注液机、采摘升降机等也在果园派上大用场,我儿子对务果没有那么抵触了。”“果二代”陈建军今年29岁,以前在西安搞汽车销售,一个月也就2000来块钱收入,扣除生活费所剩无几。两年前,他回乡务果,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苹果能人。
洛川县就业局副局长王东林介绍,为了进一步吸引年轻人返乡扎根,近些年县里编写了《苹果产业化工人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在每个村培养出几名年轻技术骨干。但随着果业经营、生产和技术条件的改善,部分年轻人已开始回归。
市场波动谁主沉浮 参与全球定价不是梦
最难的是及时准确掌握和分析全国苹果产量和需求。随着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张,供求信息不对称这个难题越发突出。
“说起苹果,很多人会想到亚当和夏娃,其次是牛顿,然后是乔布斯,而现在轮到洛川果农了。”洛川苹果博览馆讲解员信心满满。在产业规模、质量、技术和品牌稳居全国第一甚至国际前列的陕西洛川,谁敢断言这番话就是夸夸其谈?但是既然想与牛顿和乔布斯等齐名,洛川人又有什么杀手锏呢?
永乡乡冯家村的冯百红做苹果经纪人有20多年了,2012年经他手售出的苹果达180多万斤。他说,最难的是及时准确掌握和分析全国苹果产量和需求,市场价格时常大幅波动,果商每年像押宝一样经销,所产生的风险也很快会传导到果农和自己身上。随着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张,供求信息不对称这个传统的产业难题如今越发突出。
冯百红也在求新求变,他的办公室就是洛川县数字果业市场的一个信息采集发布点,配有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设备。像这样的信息点现在洛川每个村都有,可及时采集和共享相关信息。不过这也仅限于全县的数据,对于致力打造“中国苹果之都”的洛川还远远不够。
“从过去的田间地头交易转为期货交易,这是苹果等中国大宗农产品实现价值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见证洛川苹果全程发展、如今又承担延安市洛川苹果产业园区建设重任的安金海告诉记者,要实现这一重大经营转型,“信息化是重中之重”。2011年10月,在农业部的支持下,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苹果批发市场落户洛川,包括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交易仓储、科技研发等十大功能区。而被洛川人寄予最大厚望的还是其中的交易信息中心。按洛川人的设想,这里“将成为中国乃至国际苹果的价格形成和价格发现中心”。届时,在这里通过电子和期货交易,苹果可以挂单销售和拍卖。
为此,洛川在种植、管理、选果和仓储交割体系等方面加速推进标准化建设,与其他农产品交易机构合作,用工业化手段来推进农产品产销,“目前,工行结算中心已经建成,第三方支付功能已见雏形,全国165个苹果县的基本信息已基本完成采集。中心建成后将成为引领中国苹果业走向世界的‘航母’。即便有一天洛川一斤苹果也不产,也能通过这个产业链条赚到钱。”宏伟的愿景让安金海情绪激昂:“不过洛川最缺的还是国际化的专业运营机构和高端交易人才。”(张毅杨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