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晨报点评:苹果套药袋,最终害了谁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晨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414票  浏览144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6月13日 15:29
核心提示:驰名海内外的烟台苹果是否“有毒”,引发了社会的热议。日前,《新京报》的系列报道曝光,“一种小作坊生产,无任何标志的药袋被当地果农大量使用。这种药袋将包裹幼果直到成熟,白色药末直接与苹果接触,‘人人都知道是退菌特和福美胂,是禁止使用的’。 ”对此,山东农业厅已派出调查组,对药袋使用区域进行调查。

□晨报评论员 郁潇亮

    驰名海内外的烟台苹果是否“有毒”,引发了社会的热议。日前,《新京报》的系列报道曝光,“一种小作坊生产,无任何标志的药袋被当地果农大量使用。这种药袋将包裹幼果直到成熟,白色药末直接与苹果接触,‘人人都知道是退菌特和福美胂,是禁止使用的’。 ”对此,山东省农业厅已派出调查组,对药袋使用区域进行调查。

    “一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对健康有诸多好处的苹果深受人们喜爱。不过,当部分果农使用药袋的事实浮出水面之时,恐怕再喜爱苹果的人也会在购买时多掂量几分了。苹果应该带来健康,而不是损害健康;药袋可以使苹果更加美观诱人,但却剥夺了它的“核心价值”,因此受到伤害的不仅是消费者,还有整个烟台地区辛勤守法的果农。

    烟台栖霞、招远的部分地区某些果农使用药袋的行为,当然不代表所有的烟台苹果就都有问题;当地的蔬果技术部门也表示,果园里的药袋套上时间不长,如果能及时取下,换上不含药物的果袋,对苹果生长不会产生危害;甚至这些套了药袋长大的苹果,人吃了会不会有隐忧也无从得知。但这些理由并不能有力地说服消费者,因为无论是从外观还是口感上,人们并不具备将药袋苹果从中区别出来的能力,自然也不可能为了某种不确定的潜在危险而忽视自己与家人的健康,故而只能对所有来自烟台的苹果敬谢不敏,极端点的就此不吃苹果也有可能。无疑,这将对当地的经济状况和果农收入形成打击。

    正因为这个原因,烟台当地的果农、一些关心烟台苹果的人纷纷出来为烟台苹果正名,不希望一小部分为利蒙蔽的人损害了整个行业的利益,有人甚至对曝光此事的媒体也进行了**。事实上,因食品安全可能存在隐患而导致整个地区蔬果行业受到损失的情况已有发生,比如此前“致癌香蕉”之于广东蕉农、“打针西瓜”之于海南瓜农,虽然事后被证明是谣言,但后果已无法挽回。现在,围绕烟台苹果是否“有毒”而产生的激烈争论,正是消费者健康与行业利益均面临威胁的情况下,各方从自己立场出发据理力争的表现。而事实上,这两者本应实现共赢,而不是都成为受毒苹果所害的白雪公主。

    食品安全有虞,媒体理应曝光。在各种超出人们想像力的牟利手段被揭发出来之后,或许一味强调监管、强化标准并非根本解决之道。苹果套果袋,本来就是为了防治虫害、杜绝农药,从而实现无公害生产,然而在果袋中抹药的行径显然并非此项技术的发明初衷,这种对化学药物的“自由发挥”、创造性运用也并不仅限于农产品生产——这些年里,有关的案例已是不胜枚举。制定再详细的标准,恐怕都是无法穷尽的。因为防不胜防,所以人们对总体饮食环境的现状已是“风声鹤唳”,更不用说某些烟台苹果套药袋的事实铁证如山,高度关注、反应强烈实属必然。

    提升食品行业的道德诚信素质,才能重塑消费者的信心,从而对人们的健康和果农的利益形成共同保护。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已经启动,李克强副总理对此作出批示:食品安全是事关每个家庭、每个人的重大基本民生问题,必须在加强监管、坚决严厉依法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同时,着力提升整个食品行业的道德诚信素质,这是实现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根本基础。事实上,只有以诚信为核心,只有将消费者的健康视作自己的健康,食品行业才能真正杜绝层出不穷的怪现象、怪招数,整个社会才能从逐利互害的泥淖中脱身。

    回头来看,烟台的栖霞地区已在几个月前提出要“严厉打击、全面查处,坚决清除生产、销售药袋的不法行为,杜绝药袋的使用”,这也说明当地已经预见到这一行为可能带来的损害。生产药袋的小作坊生意兴隆,只能说明其市场需求旺盛,这恐怕也是极力为烟台苹果辩护的人无法否认的。珍爱“烟台苹果”的百年声誉无可厚非,但在问题出现时,任何试图说服外界“放心食用”的努力,都比不上反躬自省、及时清除个别“蛀虫”来得有效。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