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红河石榴的“酸甜之路”火红背后遇瓶颈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云南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368票  浏览40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4年1月14日 14:20


  
  红河石榴的新生
  
  因为在石榴产业上的突出贡献,张跃伟2003年便成为了政协委员,2014年1月3日中午接受晚报记者采访时,他刚刚参加完当天早上的蒙自市政协会议。这个年逾不惑的汉子,是蒙自市新安所镇小红寨村农民,在村民中,他被公认为发家致富的带头人。
  
  小红寨原本极为贫困,1986年全村人均年收入不到500元,周边村子流传着“有女不嫁小红寨”的说法。1988年,在蒙自县农业局、科协等单位指导下,张跃伟发起成立了新安所生态农业研究会,致力于石榴种植。
  
  在红河州的蒙自、建水两地,石榴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农产品。据考证,蒙自石榴的品种原产自安石国(今伊朗)一带,早在公元前二世纪便传入我国。明代王象晋《群芳谱》所载史料称,石榴舶来的使者是汉武帝时的张骞,他出使西域,途径安石国,发现了这种奇异的鲜果,便将其带回,称之为“安石榴”。
  
  “安石榴”身份尊贵,最初,只种植于皇宫内院,专供皇室观赏品尝。稍后惠及王公贵族,再后来,随着被摘掉象征着原产地的“安”字直接称为石榴,这种饱满多籽的奇特水果得到进一步普及,走入了寻常百姓家。
  
  据说,杨贵妃特别喜欢石榴花,并亲自刺绣石榴花裙,唐明皇因之在华清池广种石榴,并常于石榴花丛中设宴,与爱妃留连,竟至不理朝政。群臣因此颇怀不满。杨贵妃便吹枕边风,向唐明皇指斥群臣不恭,见之不行礼。自此,文武百官但凡见贵妃石榴裙来,即纷纷下跪。这,便是“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出处,不过,在今天,其所指已经完全变了。
  
  另一个著名女人口味刁钻,但也对石榴情有独钟,那就是武则天,她甚至还为石榴封了一个“多籽丽人”的名号。“多籽”即“多子”,即便是在现代社会,石榴传统意义中的如此指向依然为国人喜闻乐见。晚报记者在蒙自新安所石榴产区走访时,见到一栋成色尚新的古式塔楼,曰“诸子楼”,还以为这里有什么诸子百家的典故呢,一问方知,原是“多子多福”之意,不禁莞尔。
  
  关于蒙自种植石榴的历史,《蒙自县志》记载,“蒙自石榴……为蒙自名产,曾销香港。据传已有700余年的栽培史。”
  
  应该说,不管是在全国范围,还是在2004年被国家农业局“加冕”为“中国石榴之乡”的蒙自,种植石榴的历史和传统都不可谓不深厚,然而,都没能形成一个规模化和系统化的产业。蒙自石榴核心产区新安所镇小红寨的张跃伟清晰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他意识的觉醒,得益于当时的一个“历史背景”——1987年,蒙自市决心做大做强石榴产业,启动系列政策,并争取到了世界银行200多万元的无息贷款。坚定的决心,加上各方利好助推,张跃伟带领新安所生态农业研究会快速前行。他组织专家来给果农们上课,全面提升栽培技术,头一年,每亩产量便增加了一倍以上。
  
  这种状况持续到2000年左右,在市场泡沫、渠道不畅等因素影响之下,开始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尴尬局面。经过多番请教蒙自市农业局等相关部门及相关专家,张跃伟认为自己找到了症结——新安所生态农业研究所只从事服务于生产的研究,没有经营资格,并非市场主体,无法有效地组织和拓展石榴销路。
  
  2006年,研究所升级改组为蒙自市蒙生石榴产销专业合作社,张跃伟仍旧担任理事长。加入进来的农户,如今大约有1200多户,以小红寨村为主。这一年,合作社还把“蒙生”注册成了商标。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