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红河石榴的“酸甜之路”火红背后遇瓶颈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云南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368票  浏览39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4年1月14日 14:20


  
  红火背后的瓶颈
  
  和源农业看上去很注重企业文化,其公司大门两边的对联特别扎眼,上下联中所嵌的“和”、“源”、“儒”、“商”4字,被以红色特别标出。记者想在这里为李跃标拍照,他连连摆手,“算了吧,我们公司的模式可以好好宣传,但千万别宣扬我个人。”谈及石榴的深加工,他说目前根本不可能,因为光卖鲜果就供不应求,而且价值已经相当高,“等以后产能再有大的提升时,才可能考虑。”
  
  “是的,现在不考虑深加工。”对于这个问题,建水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李绍宏也很肯定。他的理由是,如果用鲜果去做深加工,那么,后者的成本会非常高。显然,说这话的前提依然是种植规模和产能的瓶颈。
  
  在借助外力和招商引资方面,蒙自是高调地引进了央企大鳄中信集团,而建水,则悄然地接纳了一家香港企业。记者无法检索到关于这家“金港湾”公司的情况及落地建水后的相关报道,李绍宏也不愿提供更多的信息,“这家公司进来已经3年了,一直收购我们的石榴,他们不在乎短期利益,依然在打基础。他们的品牌就叫‘金港湾’,其雄心不亚于褚橙呀!”
  
  记者随后又前往建水的石榴主产区南庄镇施家寨,在施家寨石榴产销专业合作社的大铁门上,见到一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金海果业公司所挂的石榴种植收购基地的招牌。合作社理事施文富说,去年初,远在中东迪拜的这家企业不远万里慕名而来,跟他们签订了每年采购至少80吨石榴的合同。
  
  采访中,随行的建水县农业局技术员孔令华忍不住抢过话头,介绍起了县里扶持石榴产业的政策,“石榴树幼苗一律免费向果农配送,我们还经常组织免费的技术培训,当然,还可以免税……”
  
  和蒙自市蒙生石榴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跃伟、蒙自新安所老村长何宝先一样,建水这位施文富是又一个凭借石榴种植而致富的典型。但三人的情况和所看到的问题各自不同。
  
  张跃伟谈到,有些果农欲扩大种植规模,贷款渠道却不够顺畅,因为农村的房子没有个人的完全产权,无法抵押。倒有一种联保制,允许果农之间相互担保,但又要求担保人提供实际的担保资产,总的来说,贷款比较困难。
  
  何宝先则属于“不差钱”,对自家的生产状况满意度很高,“我还是少说点吧,一年呀,至少挣三四十万吧。”
  
  施文富更在意的,则是技术。院子里的冷库相当大,可以储存120吨石榴。“就快要卖完了。”他打开库门,拿出几个,请大家品尝,“比起刚摘的鲜果,口味确实要差一些了。冷藏和保鲜技术特别重要呀。”技术的瓶颈,显然让这位经验丰富的果农感到有点力不从心。
  
  “储藏得不好,石榴就坏得快,在市场上的销售期就会很短。”和源农业董事长李跃标说,这曾经也是让他忧心的一个大问题。不过,现在已经彻底解决,“可以延长好几个月的销售期了。”
  
  和源农业去年下半年刚刚投入使用了一批全新的冷库,是委托天津一家制冷和保险设备公司设计并建造的。晚报记者在和源农业采访时,恰好遇上专程从天津赶来洽谈进一步合作的该公司董事长邵重晓。他说,这批新冷库拥有好几项国家专利,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该冷库的知识产权所有人,为李跃标,而非开发暨制造者。为此,李自然付出了不菲的代价。是想独家掌控,还是在业内待价推广?对记者提出的这个问题,他笑而不答。
  
  除署名外均由记者温星摄影报道(春城晚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