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红河石榴的“酸甜之路”火红背后遇瓶颈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云南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368票  浏览409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4年1月14日 14:20


  
  产业升级的尝试
  
  “合作社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拓展营销渠道。”张跃伟告诉晚报记者,合作社旗下有25个分社和8个营销小组。他每年都要跑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无锡等地,参加全国性的农产品交易活动,构建了一个辐射全国还有越南、泰国等南亚、东南亚国家的营销网络,“市场很好,供不应求了。”
  
  正因为这样,合作社只是出售鲜果,没有开展加工业务。面对全国上百家固定配送酒店对石榴汁的需求,他们的做法是卖石榴、配送榨汁机,量小就送手动的,量大就送电动的,电动的一台售价要好几千。
  
  应该说,蒙生石榴产销专业合作社的模式是成功的,但对于越来越大的非鲜果类石榴产品的需求和利润空间明显更大的深加工领域,他们依然无力染指。一家央企巨鳄的空降,便旨在彻底扭转这种局面,并全面提升蒙自石榴产业链格局。
  
  2008年初,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斥资红河,组建中信红河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一年多之后的2009年3月30日,中信红河百万亩石榴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及其产业化项目一期工程奠基典礼,在蒙自县新安所镇隆重举行。该项目的整体蓝图气势宏伟,计划在5~10年的时间内,以蒙自、建水为中心,以公司示范、农户种植、产业化拉动为主要方式,使优质石榴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年产量达到300万吨,实现石榴产业产值300亿。
  
  记者在新安所石榴产区走访时,进入老村长何宝先家。这是一个典型的靠种植石榴而致富的家庭,年近七旬的何老爹身板硬朗,是远近闻名的石榴栽培能手,曾多次被请到全国一些省份去传授经验。和许多果农一样,他不太关心中信的项目,只专注于自家的产业。
  
  何家有8亩地,全种了石榴,1994年,又承包了100亩。全是幼苗种下去,3年后开始挂果,到2000年,发包方要大幅涨价。何老爹觉得离谱,咬牙舍弃了刚采摘3年的全部果树,从邻村另外承包了40亩。“20年,承包费90多万元,我一次性全付了。我家从来不贷款。”老人有着一种掩饰不住的自豪感和幸福感。他家如今有一部丰田越野、两部小型客车,还有两辆摩托车,房子前些年翻新重盖过,带院落有五六百平方米。
  
  何老爹并不清楚,整个新安所镇的石榴种植区,全都被纳入了中信石榴版图的范围之内。但在一期工程奠基时媒体集中的报道之后,便鲜见关于中信红河基地的消息。红河州农业局经济作物科科长何月波告诉记者,之前,项目一直在低调务实地推进着,专门为此向国家农业部申请的一个配套项目和相关经费也已经批了下来,但后来的情况,她就不太清楚了。
  
  对于近5年前那场隆重的奠基典礼,新安所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站长潘俊仍有印象。他说,新安所虽然是全国最大的石榴交易市场,但传统的硬件很差,一直是“以街为市”。中信进入后,较好地改善了市场硬件,新建了现代化的物流中心和一些储藏用的冷库。
  
  记者又找到蒙自县农业局,副局长杨宁同样说不清楚中信红河项目的运行情况。应记者要求,他热心地联络上了中信红河公司的一位负责人,经过反复沟通,对方称总经理在总部开会,自己不能接受采访。“但是,他说新的一年中信会有大动作,到时候再专门请您过来采访。”杨宁转述。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