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聚焦地震灾区农产品“卖难”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新华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81票  浏览85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7月19日 17:56

    新华网成都7月18日电 题:聚焦地震灾区农产品卖难

    新华社记者

    “往年这时候,木耳已经卖掉七八成了。如果太阳好,早上把木耳晒出去,傍晚刚晒干就有老板来收了。而现在来的老板很少,价格又下跌,我们焦心得很。”四川什邡市湔氐镇龙居寺村村民熊安全说。

    不仅是木耳,受汶川地震影响,四川一些灾区的茶叶、大白菜、西红柿等农产品,也不同程度地遇到“卖难”的问题。记者最近采访了解到,农产品是农民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重要收入来源和精神依靠,破解农产品“卖难”,迫切需要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

  农产品遭遇“卖难” 灾区农民雪上加霜

    什邡市湔氐镇是我国最大的黄背木耳生产基地之一。今年春天,全镇共发展黄背木耳2亿袋,可产干木耳3.5万吨。如果按照去年的收购价格,可创产值6.3亿元。然而,记者日前走进湔氐镇一座连一座的木耳大棚,里面几乎都堆晒着已经摘下的黄背木耳,只是主人的脸上看不到喜悦。

    湔氐镇副镇长刘平说,5月是木耳生长的关键时期,汶川地震导致全乡80%的木耳大棚倒塌,加上震后好几天断水、断电,即使没倒塌的大棚也无法喷水管护。因此,木耳的品质受到很大影响,产量也大幅降低。木耳滞销是当前最令湔氐镇农民头疼的事。往年来往不绝的经销商们震灾后很少现身。因为经销商少,农民们又急于用钱,黄背木耳的价格也由去年的每斤9元至10元,降低到七八元一斤。

    同样被“卖难”困扰的还有什邡市师古镇苏家桥村,品种是西红柿。这个村共种植西红柿300多亩,目前正是丰收时节,由于外来经销商较往年大量减少,当地西红柿陷入滞销状况,价格从去年最高时的约1.5元/斤下跌至0.2元/斤。

    记者在地震重灾区北川羌族自治县采访了解到,茶区80%的公路受灾毁坏,县城茶业加工企业全部被毁,茶叶生产处于瘫痪状态。由于茶叶收购运输渠道不畅,完全靠种茶为生的数万羌族群众,只有眼看着茶树上鲜嫩的茶叶冷落高山、逐日变老。

    多种原因导致“卖难” 农民“生产自救”困难

    湔氐镇副镇长刘平说,农民的木耳销售不畅,除了品质降低,还因为有传言说灾区的水源被污染,农产品“不卫生”;也有些外地经销商害怕余震不敢来灾区收购。其实,地震发生后,当地及外地来援助的卫生防疫队伍反复检测当地水源,没有发现有水质污染。

    刘平说,正常年景,耳农每种一袋木耳能赚一元钱。而今年,绝大部分耳农亏本已成定局,只有少数能保本。这使得多数耳农没有钱投入明年的黄背木耳种植,更没有钱重建地震中受损的住房。他们下一步的生活令人忧心。

    湔氐镇的情况在四川灾区农村带有一定的普遍性。除此之外,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地震中被损毁而停产,也是农产品销售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北川的茶叶以往主要靠本地企业收购和加工,然而,地震导致当地茶叶加工企业损毁殆尽,企业短期内无力收购和恢复生产。

    部分灾区道路损毁严重、运输成本上涨,是制约农产品收购销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地震重灾区汶川县农业局副局长胡敏说,汶川是成都市的反季节蔬菜基地之一,以前运输蔬菜走都(都江堰)汶(川)公路,到成都只有140公里的路程,由于这条路地震后至今未抢通,现在从成都绕路进汶川要多走600公里以上。

    北川擂鼓镇盖头村茶农王大姐,地震掩埋了她家的房屋。绝望中,她从生机勃勃的茶林看到了希望,一面叹息,一面采摘新鲜的茶叶,打算背到北川城里的茶厂去卖钱渡过难关。可是,王大姐万万想不到,城里的茶厂也在地震中毁坏了,她惟一的指望断了,伤心地瘫坐在山路上痛哭起来。

  破解“卖难”需多管齐下 更需社会各界伸出援手

    记者采访了解到,为解决灾区农产品“卖难”问题,四川农业、商务等部门近期做了大量工作,其中包括到外省市组织产销见面会,组织动员相关企业到灾区收购等,有力推动了汶川樱桃、理县大白菜等农产品的销售。

    灾区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也一直在积极想办法。7月10日,什邡市湔氐镇政府、镇食用菌协会专门邀请一些经纪人、经销商召开促销座谈会,加上志愿者向媒体致电宣传,这几天,陆续有经销商来收购黄背木耳,最多时全镇一天能卖掉三四十吨,销量虽然相对于积压量还不够,但总算让农民看到了希望。

    在汶川县,为鼓励和吸引外地客商来收购蔬菜、水果,县财政还对收购者给予燃油补贴:蔬菜每吨50元,水果每吨30元。县农业局调研员毛庆先告诉记者,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全县前期滞销的蔬菜目前基本销售得差不多了,这一季只剩土豆、洋葱和高半山上的白菜,但是数量都不是很大。

    四川省商务厅市场运行调节处处长计小帅认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是破解农产品“卖难”的一个重要手段。“前段时间重灾的彭州市6万公斤大蒜卖不出去,我们把这一信息挂在商务部‘新农村商网’上,没几天,江西江苏等地的客商就把滞销的大蒜订购完了。什邡师古镇的西红柿滞销信息通过媒体报道后,家乐福等企业很快就前去收购了,‘卖难’的问题得到缓解。”

    “解决灾区农产品‘卖难’需要社会各界伸出援手,不论是商贩或企业到灾区收购农产品,还是普通市民购买灾区农产品,本身就是对受灾群众及灾区重建的有力支持。”四川省农业厅经作处处长李谦建议,灾区政府和对口支援的发达省市,应把支持当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尽快恢复生产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作为灾后恢复重建中的一个重点,为灾区农业生产和市场化运作增强后劲。(完)(参与采写记者:杨三军、冯昌勇、吴锦瑜、苑坚、叶建平、海明威)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