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苹果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威海苹果产业转型升级正当时 六成苹果园将改造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威海日报·威海新闻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10票  浏览62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4年4月01日 13:27

  砍掉老树换新苗,推行现代苹果栽培模式,加快机械化运用……眼下,威海的苹果产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作为苹果产出大市,我市的苹果种植面积约63万亩。但随着农村劳动力日趋短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升高以及农业现代化发展速度的加快,原有小规模的乔化密植栽培制度已经严重制约了苹果产业的发展。如何在困局中谋变,成为了威海果农们特别关注的事情。
  
  老苹果越来越不挣钱了
  
  3月25日一大早,荣成大疃镇东沟北疃村书记丛培明刚吃过早饭,就扛着铁锹往村里合作社果园走。“今天还要栽几百棵树,趁着这几天把苗儿都种上。”丛培明告诉记者。
  
  来到果园,丛培明眼前一派繁忙景象。合作社的工人们两两一组,挥锨舞镐、挖坑填土,栽植三优苹果树苗。
  
  “大家伙对照着前面的苗,把树苗都摆正了。”这天风力很大,丛培明嗓子有些哑,却仍在大声地呼喊着,生怕工人们听不到。


  
  华峰果品合作社果园内,果农正在“拉树”。

  一旁,两位工人正在修剪树苗。“必须把小的侧枝切除,保证主干的优势。”他们告诉记者,修剪好之后还要把树苗放在培养液中生根,以提高成活率。
  
  “种过苹果,也收过苹果,但是这几年发现老苹果树越来越不挣钱了。”丛培明告诉记者,他家以前有20亩果园,这几年的苹果行情着实让这个跟苹果打了将近30年交道的老果农很是头疼。“以前的苹果收购价最多不过一斤2.5元,减去成本,每亩地能挣5000元。要是遇上哪年减产,连这点钱也挣不上。”丛培明开始给记者算账,“苹果价格一路下跌,很多冷库还囤积着大量苹果,最终吃亏的还是果农。”
  
  价格走低绝非是唯一的瓶颈。“树小的时候还好,树越长越大麻烦也就越多,管理的时候费时又费力。”丛培明告诉记者,老树长到一定年岁后,管理就成了大问题,除草、打药、摘果等工作都要弓着身子进行,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一种煎熬。
  
  不只这些,苹果的品质也是每况愈下。“自己种的苹果自己最清楚,一年到头累死累活,尽管每年施肥不少,但种的苹果产量和品质都在下降。”丛培明开始觉得是果树老化了。
  
  “虽然以前听说过三优苹果,但要说一亩地产量能达到万斤,要不是亲眼所见,说啥我也不能相信。”丛培明回忆起,去年去参观滕家镇鲍村三优果品专业合作社的情景。


  
  将多余的树枝剪除便于覆盖地膜。

  而让丛培明最羡慕的是,三优苹果管理起来十分简易。“这种纺锤形的苗木,按照4米行距,1米株距进行种植,还能大规模地使用机械作业,真是一举多得呀。”丛培明说。
  
  回到家中,丛培明越想越觉得三优苹果的前景非常光明,于是他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砍掉家中的所有老树,全部更换成三优苹果。“也算是结构调整吧。走老路就是死路一条呀。”丛培明笑着说。
  
  在我市,丛培明遇到的问题绝非少数。目前,我市乃至全国苹果都主要以普通红富士为主,树型为小冠疏层型,树龄平均近20年。这种果园树冠大、易郁闭、成花难,需要的肥水多,对栽培空间要求大,管理成本高,是一种高消耗、低产出的栽培方式。同时,多年来连续高产,有机肥不足,化肥用量过大,导致土壤酸化,一级果率平均20%左右,有的果园甚至不出一级果。
  
  “荣成地区以山丘地风化石土壤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要改造现有的果园土壤,解决酸化问题困难相当大。多年来,苹果增产不增收,高产不高效的现状延续至今,果农收入低,时有刨树现象。”荣成果茶站站长李仕凯表示。据了解,我省曾在上世纪90年代发展过以M26为中间矮化砧的矮化红富士,但是仍以原技术栽培,出现树体衰老快,果品表光差,病虫害严重等问题,已不提倡发展,而矮砧集约栽培模式正好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