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苹果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直击套袋苹果真相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大众网-齐鲁晚报   发布者:olaiya
热度289票  浏览319次 【共2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12月28日 16:00
  据新京报6月11日报道,作为烟台红富士主产区的栖霞和招远,一种小作坊生产,无任何标志的毒药袋被当地果农使用。真的是这样吗?在众说纷纭之中,简单的转发也害苦了果农,成为他们痛苦的开始。烟台苹果是烟台人多少年树立的品牌,不能就这样轻易地被“言论”拉下水。对此,本报记者探访了烟台50多个村,寻找真相。
  
  11日,本报记者探访了20多处苹果园,仅1处发现少量药袋。12日,记者又前往桃村镇、唐家泊镇、蛇窝泊镇等30多个村子的果园,仅有2处发现少量药袋。
  
  烟台的果农是如何套袋的?套袋有哪些要求?烟台果农对套药袋是个什么看法?13日,本报记者来到栖霞桃村镇的一处果园,亲身体验了一把如何套袋。
  
  记者随机来到栖霞桃村镇罗圈村的一处果园。在果园内,果农徐永和儿子徐城林正在忙着套袋。徐永每次套完一个袋,就把一个手指放在嘴边沾点唾沫,再从布兜里取出一个。有时候取出两个纸袋,他就会把其中一个含在嘴里,双手套完一个再套嘴里的这个。徐永说,不光他这样,很多果农都是这样,“要是用药袋的话,早就中毒了。”
  
  
  说起药袋,徐永说,他以前不知道有这个东西,前年他家的果袋不够用,村里人给了他一些,但是用后觉得效果没多好,以后就没再用。“套果袋本来就是为了减少农药残留,再用药袋还有啥意思?我根本不信这个,现在村里早就没人用了。”徐永说。
  
  记者还采访了果农、部门负责人、相关专家等,对果树果袋的前世今生做了详细了解。
  
  经过本报记者耐心和认真的探究和采访,本报刊发了坚实可信的报道,为烟台果农们证明了清白。同时,也为烟台苹果的发展探究出了很多问题的解决方法。就连远在外地的学子,也纷纷发微博转载本报的报道,来澄清事情的真相。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2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