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样是苹果缘何命不同
阅读提示
近日,国内多家媒体报道,晋南苹果滞销,部分果农卖果无门。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依然有部分果农销售顺畅并未受到影响。在各大超市和市场,也并未出现苹果价格大幅下降的趋势。记者通过走访果业大县临猗,看看小小苹果缘何命运不同。
“不施粉黛”难逃丰年遇冷市
今年,运城市苹果年总产量达到34.5亿公斤,比去年增加近3.3亿公斤,较去年增产10.6%,分别占全省、全国苹果总产量的64%和18.03%。
对果农来说,2012年是个好年头,不管种植的是苹果、梨或枣,都收了个盆满钵满。但辛苦了一年的果农笑不起来,“往年这个时候,浙江、广州等外地果商来得非常多,田间地头到处都能看到拉果子的车,热闹得很,全村的红富士苹果已经卖完了。而今年,苹果都在院子里堆着,成了‘闹心果’。”临猗县高堆村的马宝山说。
马宝山有6亩多苹果树,去年村里号召大家间伐果树,他舍不得刚刚挂果的苹果树,就都留下来了。今年是丰收了,但个儿都长得不大,着色也不是很好,在这样的丰收年,他的苹果想卖上个好价钱就难了。
在同村的苹果种植大户张占良家,他正和老伴在自家院中挑拣腐烂的和被老鼠啃了的苹果。“你看看,好好的果子全烂在手里了。”张占良家共种植了6亩红富士苹果,产量约在两万公斤,因为是老两口种植,平时也缺少管理,所以品质不太好,“要现在还卖不出去,室外的果子很容易冻伤、脱水,掌握不好室内的温度,苹果就会腐烂,但要放在冷库,成本又会大大增加”。
调查中记者发现,运城地区早熟苹果的价格高于去年同期,到了11月份,晚熟苹果上市,价格出现明显下降,市场交易也日趋冷淡。除临猗县外,万荣、芮城的销售问题也较为突出。
“今年特别奇怪,不但没有果商上门,甚至都没有接到过果商的电话。”马宝山在家发着愁,心里还直犯嘀咕,“上个月听村里人说,价格还要涨,好不容易来了个果商,1.6元1斤的价格大家也没卖,这几天又听说降价了,以后还要降,大家都急着卖,可就是不见果商的踪影。”
高堆村以苹果为主要产业,全村共有50来户人家种植苹果。因为大家无法掌握准确的市场信息,只能道听途说,导致大家普遍跟风,惜售和抢售也就成了普遍现象。
运城市果业局副局长畅文选分析说,现在很多零散果农对自家的果园还是粗放式管理,导致果品的质量参差不齐,也就影响了价格。很多果农只是单纯追求产量,对市场信息没有正规的来源渠道。也有部分果农种植出优质苹果,但规模小,没有品牌优势,同样会遇到销售价格难提高、销路不畅的问题。
“精心打扮”进入高档市场身价翻番
680口人的临猗县卓逸村,年产苹果3500余万公斤,苹果是村里的支柱产业,与别的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村的苹果已销售殆尽。在村民中还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苹果卖不了,就找王万保”。
王万保是谁?为什么同在一方水土里长成的苹果,销售却是冰火两重天?
12月8日,记者见到王万保时,他正在组织给一辆车装苹果,这20吨苹果将销往武汉中百超市,销售价格为每斤2.2元。
在王万保看来,他经营的苹果不存在销售问题。就在几天前,他刚刚代表临猗县,在北京签下一份3.5亿公斤果品的订单,其中,70%是苹果。他说:“市场上高等级的苹果还是不愁销路的,尤其是质量有保证的品牌苹果。”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卓逸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万保看到果品市场供大于求,果价一跌再跌,出现严重的“卖果难”。他确定苹果营销致富新思路,成立的果品合作社,从开始的三五户发展到现在的2100户。在王万保带动下,全乡25个行政村的农民经纪人也由300人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人。
王万保的合作社,从果树浇水、套袋一直到收获,整个过程都会接受培训指导和监督,这就保证了苹果的品质。而所有产品,都以王万保注册的获得过全国金奖的“万宝”商标包装、销售。果商购买“万宝”果品,也都是看中了王万保提供的果品有质量保障。当天,还有来自全国的16家果商在宾馆等着王万保组织货源。
王万保说,滞销的大多是低档果,他面临的问题是货源而不是销售。因此,他的目标就是吸收更多的农户加入他所计划的超大型的合作社联合体,在统一指导下出产高品质的苹果。
在大部分果农还在为销售发愁时,王万保正雄心勃勃的准备筹建集办公、住宿、餐饮、观光、果品分级、冷库等为一体的果品综合营销基地。
“牵媒搭线”政府引导建立长效机制
苹果大丰收之年,如何保证农民实现增收?不能仅仅靠市场,而是要发展一系列的苹果后续产业,这就需要政府的引导。
自2005年以来,运城市的果汁加工企业不断增多。运城2007年底已达11家,如汇源果汁、海升果业、中鲁集团等知名企业,再加上河南省三门峡、灵宝等地,运城市周边县市的果汁加工企业已超过20家,占全国1/3。
一个现象很有趣,在苹果滞销的同时,运城及周边地区果汁加工却因为原料不足而发愁。果汁厂需要的是次果、落果,价格也就在1元钱左右,而农民一般质量的苹果不愿意低价卖给果汁厂。另外,果汁厂是靠订单生存,如果国外的订单减少,果汁厂也会减少加工。
面对这样的矛盾,业内人士提出,从短期看,还得由政府来搭台,做一些促销。要破解农产品滞销困局,最核心的方法就是发展合同生产、订单农业,给果农和加工企业牵线搭桥。农产品频繁滞销期待农业模式的转变,用市场规律来配置农业生产的相关要素,促进农业由传统单一模式,向现代集约化、规模化农业转变,实现生产与市场的一体化,实现农民的“职业化”。
至记者发稿时,运城仍有10多亿公斤苹果滞销。对此,出现苹果滞销的各级政府及果业主管部门紧急行动,一方面加强对果农、果商的宣传,引导他们克服“惜售”“等售”心理,将苹果主动运往城市销售;另一方面政府协调农超对接等促销活动,帮助果农卖苹果。
随着元旦、春节的临近,以及橘子等大宗季节性水果的陆续退市,苹果销量明显增长,价格也有所上涨,晋南苹果主产区的卖果难有望得到缓解。
本报见习记者王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