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平批示 有关部门举一反三“把脉问诊”苹果销售
作为“亚洲第一高山果园”的寺河山海拔高、气温低,山体表面不时还能看见未融化的积雪。记者赴寺河山采访时,盘山公路有两段甚至结了冰,汽车行驶在上面直打滑。然而,寺河乡园艺站站长郭战平却一脸遗憾地说:“如果多下几场雪,苹果长得就更好了!”
寺河山种植苹果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唯一不足之处就是缺水。每年苹果生长期间降雨较少,而山区本身也缺乏灌溉条件。可是,果树体内的一切化学变化都要在有水的条件下进行,肥料也需要水来稀释、消化。因此,缺水成为制约寺河山果业发展的瓶颈。
“如果有充足的水,寺河乡每年的苹果产量可以翻番,质量也会更好。”从河南农业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寺河山工作至今已21年的郭战平说。
寺河果农杨苟女一家洛阳卖果被骗一事,引起三门峡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当时正在郑州参加河南省人代会的市委书记杨树平专门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举一反三,亡羊补牢,帮助受骗的杨苟女追回损失,并召开座谈会,检讨工作,制定帮助、服务果、菌等产业的农民增产增收的切实办法,防止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1月25日,为贯彻落实市委书记杨树平的指示精神,正市级领导李建顺、副市长牛兰英带领三门峡市农业局负责人分别到灵宝市、陕县、湖滨区、卢氏,召开由县、乡、村党员干部和部分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经纪人参加的农产品销售座谈会。会议全面分析了我市农产品的产销形势,深刻探讨了农产品销售中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如何加强农产品销售,广泛征求了与会者的意见和建议。
记者在寺河采访时,一位干部谈到,杨苟女一家之所以辗转前往洛阳卖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洛阳的果价较高,他们想卖个好价钱。这凸显了果农对苹果市场价格信息的需求。
寺河乡每年通过短信平台,向全乡1000多名种植大户及时发布全国苹果市场价格信息。“这显然不能满足广大果农的需求。”郭战平沉思道:“下一步,我们将把全乡果农都纳入这个短信平台中。另一方面,争取修建水利灌溉设施,解决缺水问题。”
离开寺河乡,记者赶往灵宝市,先后采访了灵宝市园艺局副局长李云昭和农业局副局长刘好贤。
在李云昭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一份“全国苹果批发市场价格情况”表,表格上显示:2013年1月4日,全国批发平均价格6.50元/公斤;2013年1月8日,全国批发平均价格6.40元/公斤……2013年1月25日,全国批发平均价格6.72元/公斤。
“我们定期将全国苹果批发市场价格信息发往各乡园艺站,园艺站再发送到果农那里。”李云昭介绍道:“如何将苹果卖出高价,是果农最关心的问题,因为大部分果农的收益不是很高。”李云昭分析说,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苹果市场的价格波动大,而果农对市场没有长期把握,盲目进入市场会面临风险。
刘好贤则认为,灵宝果业宣传力度还不够,难以发挥品牌效应,使得果农在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
2012年,三门峡全市苹果产量16.56亿公斤,目前已销售15.06亿公斤,占苹果产量的90.9%。全年苹果价格变化呈高—低—高的态势。“早熟苹果上市时的价格高,为4.6元—6.3元/公斤;10月,苹果集中上市后,价格下跌至3元—4.5元/公斤;现在,随着春节来临,价格又回升到3.3元—4.7元/公斤。”三门峡市农业局园艺工作总站站长李明雷说:“其实,每年苹果价格的变化都是如此。市场规律物以稀为贵,苹果集中上市,太多了肯定卖不上价。”
“果农反映最多的两个问题是,没有叫得响的品牌和水利设施缺乏。”李明雷认为,除此之外,目前我市果业销售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缺少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大型苹果批发交易市场,还处在“马路市场”经营状态;二是缺乏果品储藏保鲜设施,造成苹果集中上市拉低市场价格;三是果品经销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数量偏少,产业化程度不高,难以充分发挥产业综合效益;四是信息服务有待加强。
作者:尤黎明 白叶楠 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