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滞销苹果流通之困逼退游资 每斤或被缴税1元
来自广州的果商左亮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地头进货价为1元、终端市场出货价为5元计算,其中要经历代办、装箱、运输、储藏、批发、商场等多个环节,其中产地代办费每斤0.2元,雇佣劳工进行苹果等级分配、包装、装车以及纸箱大概每斤1元,物流运输(销售半径为1000公里以上)每斤需要1.2元。最终到达消费地,即进入大型超市或果品批发市场时,成本已达到3.4元/斤。
“虽然国家不允许商超对农产品收取进场费或上货费,但实际操作中,如果进入超市,还是需要一笔费用,大概在0.5元/斤。如果进入水果批发市场,则有摊位门面费。这些摊位门面房费用不菲,因此成本也在0.5元/斤左右。”左亮称。
综合各种因素,经过中间环节层层加价,1斤苹果从产地到终端销售市场,留给果商的利润,也仅有1元。而这1元钱中还包括水果在流通过程中超过15%以上的各类损耗,以及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所有影响。
可见,表面看起来有4倍的价差,果商的实际利润率并不高。
在所有的环节中,物流费用的支出占比最高,是不是这个环节吞掉了果商的利润呢?
“不可能,如果每斤有1元毛利,就是天上掉钱。”上海德邦物流西北区域一位负责人表示,物流同时受制于人力成本和油价机制。预计2012年物流行业人员工资相对2011年增加幅度会达到17%左右。另一方面,国家大面积推行的“营改增”税收体制改革,“税赋再次成为压垮物流业的稻草”。
该人士表示,税收一向是物流企业成本的大头,约占总成本20%~30%。在营改增之前,物流业运输类(装卸、搬运等)的营业税税率为3%,服务类(仓储、配送、代理等)的营业税税率为5%。2012年开始,上海开始试行“营改增”。作为试点领域的交通运输业在实施营改增后,交通运输服务业增值税率增至11%,物流辅助增至6%。这使举步维艰的物流业雪上加霜。
多位物流业人士表示,由于进项税抵扣细节烦琐,问题具体,过程复杂,减税效果有限。目前来看,营改增推行后,一部分物流企业如快递业采取涨价应对,另一部分则选择死扛,减少接单量或增加转单量,延长生命。
“从地头到桌面,每斤苹果,或被缴税约1元。”左亮认为。
显然,这些成本或多或少都将转嫁到果商这里。税费一直有,今年特别多,果商意兴阑珊也在所难免。
逃离的资本
按常理,只要有价差,这个生意还是能做下去。可是记者在陕西、甘肃两省多地实际调查发现,2012年入秋以来,苹果经销商群体甚至已经出现了“雪藏”之势。
在陕西和甘肃常年为两广及华东区域大商户提供“代办”业务的生意人王强观察:“2012年农产品的整体市场都很低迷,从西瓜、葡萄、核桃再到如今的苹果,基本上都存在缺少经销商的问题。再加上今年风调雨顺,农产品大都获得丰收,所以市场表象看来已经严重供大于求。”
王强的代办生意正是连接果农和果商,从中获取一定比例的提成。根据农产品的种类不同而获取的代办费也不同,一般情况下在每斤0.1~0.3元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