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曾经观桥桃红 如今市场难觅 大观桥桃子在灾害中逐渐消失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银川晚报   发布者:管理员
热度104票  浏览15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5月14日 15:46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说起吃桃子,在银川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高标准:大观桥的桃子。咬起来嘎嘣脆,吃起来满口香甜,回味起来口齿生津。就是这样一个桃子,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在上个世纪50年代成为银川人最乐见的水果,在大集体时代几乎被砍伐一光,虽然又在21世纪初经历了辉煌。但现在,在市场上你几乎找不到它的身影。
  
  波折 大观桥桃几历兴衰
  
  大观桥桃盛名已久,口感色泽绝佳,大观桥的桃子分布在汉延渠流经的杨和乡(现杨和镇)观桥村、胜利乡胜利村和望远镇东位村等地,尤以望远镇东位村结出的桃子口味最佳。
  
  大观桥种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关于它的故事,诗人留下了八个字,“观桥柳色,桃红柳绿”。历史记忆清楚的大观桥桃,近代的历史要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每到8月,白里透着粉红色的大观桥桃挂上枝头,桃农就忙着采摘新鲜大观桥桃拉到银川卖,颇受银川人欢迎。
  
  进入大集体时代,种粮食成为农民的首选。砍掉桃树,果农在自家的院子里留上几棵,够自己食用。
  
  改革开放后,大观桥的桃子又迎来了春天。住在观桥附近的农民又栽起了桃树。几年后,大观桥桃又回到了银川水果市场上。然而,随着时间的迁移,当初的桃树结出的桃子已不再有当年的美味,大观桥桃面临着树种老化、品种单一等问题。
  
  1998年,新一轮的桃树种植开始了。但是,由于果农分散经营,市场意识不强,再加上品种落后,大观桥的桃子经济效益并不理想。面对这种状况,种了十几年桃子的张永忠于2001年联合几户果农自发组织成立了鲜桃专业协会,引进新品种,进行改良试种,产出的桃子味道更加可口。
  
  为了进一步扩大鲜桃规模,2002年,张永忠等人组成的鲜桃专业协会发展为经果林果品合作社,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果农也从中得到更多、更便捷的服务。张永忠说,协会聘请专家来讲座,让合作社的农民们在种桃方面学到了不少新技术,仅桃子套袋一项技术,就使每斤桃子价格增加0.2元到0.5元,亩产可增加800元到1000元。
  
  辉煌 种植面积曾达6000亩
  
  大观桥桃颇为不错的经济收益,让周边的农户也看了眼红。然而种桃子和种粮食不一样,不仅需要成熟的技术,还需要有一定的规模才能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
  
  桃树第三年才可以结果,而前两年都得往里面投钱。张永忠说:“即使是这样,周围的农户还是来找我们做技术指导,帮助他们建果园。”此外,周围的一些农林果蔬公司也参与到大观桥桃的开发中。永宁县董洋农林果蔬开发公司经理董道洋与大观桥桃树种植户们签订了销售合同,帮助农户销售,也解决了农户心中的难题。
  
  越来越多的商机也让永宁县看到了发展大观桥桃产业的良好前景。2006年底,大观桥桃的种植面积达到了6000亩,年产量近900万公斤。张永忠说,就这样依然满足不了银川市场的需要,按照政府的规划,通过早中晚品种的搭配,将大观桥桃的种植面积发展到1万亩的规模,让大观桥桃产业成为永宁水果的又一亮点。
  
  2007年,大观桥桃的商标注册了下来,批发价1公斤近8元钱,就是如此,大观桥桃的市场依然十分火爆。张永忠说,从8月20日开始上市,装箱后就被拉走。桃子的质量好,通过网络向区外销售的数量也不少。越来越多的订单正在扑向大观桥桃,昭示着大观桥桃的发展前景远远不止于此。
  
  天灾 连续冻害冻死80%桃树
  
  然而,一场灾难的来临让高歌猛进中的大观桥桃戛然而止。
  
  2007年底至2008年初,低温天气、大雪的影响让大观桥的桃树遭受了十分严峻的考验。张永忠说,大观桥桃树的需寒量在500小时~1000小时,而那年冬天桃树所承受的需寒量远远超过了1500小时。
  
  2008年的早春晚霜让桃树再一次遭受冻害。张永忠说,6000亩地的桃树都遭了害,超过80%的桃树从树根处就冻坏、冻死,根本没有补救措施。这让果农们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其中近50%的农户是前三五年才载上的树,2008年,应该是这一批树第一次结果的年份。张永忠说,果树死了,只能挖掉重载,这又需要至少3年的时间。很多果农为此失去了信心,不再栽种果树。
  
  张永忠说,由于设施园艺的引进和望远工业园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户都转而做起了设施园艺,虽然也有桃子,但是日照时间太短,在口感上和大地上种的大观桥桃比起来差得太远。
  
  近两年,随着征地拆迁和土地流转,望远镇东位村和杨和乡(现杨和镇)观桥村已经没有桃树,仅在福银高速胜利村段的东侧还有一些农户在种植。
  
  每年的7月份,109国道两侧都是卖桃子的,张永忠说,每次他看到不少车主停下车买桃子,总是苦涩地一笑而过。“现在市场上已经没有大观桥的桃子了,目前我知道种大观桥桃的大概有300亩,年产量大概在75万公斤。产出周期在8月20日到9月10日,几乎都被单位订走,加上亲戚朋友们和留下自己吃的,基本上没有剩余的。那些7月份就摆上摊位,并说是大观桥的桃子大都是从陕西甘肃运过来的。”
  
  2006年,可谓是大观桥桃发展最鼎盛的时期,这一年,永宁举办了首届大观桥桃评优会(俗称“观桥桃会)。张永忠说,现在都不会忘记当初的一幕:桃花烂漫、蜜蜂飞舞、花香四溢,赏桃人脸上展现着笑容……
  
  从2006年的繁荣到2007年的冻害,大观桥桃的“劫难”来得太突然,也让当年雄心万丈的张永忠灰了心。如今他将土地流转出去,自己干起了工程。虽然不和桃子“打交道”很多年,但他听到“大观桥桃”时,神情还是会没落一下。当回忆起大观桥桃的味道时,这位文化程度并不高的汉子嘴巴咂摸了许久才说出了一句话:“(我)吃过所有的桃都比不过它的味道。”
  
  ■本报记者张扬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