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苹果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甘肃礼县苹果产业转型发展综述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陇南市农业局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11票  浏览8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12月25日 11:23
  隆冬时期,走进礼县丰源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员工们个个忙得热火朝天。
  
  “现在正是咱县苹果出口高峰期,这些精选的苹果将外销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外市场,它可要给我赚‘洋票子’噢!”该合作社负责人高兴的说。
  
  近年来,礼县立足市场需求,不断拓宽和延伸苹果产业链条,强化服务功能,苹果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产业效益得到稳步提高,果农收入逐年增加。这里的果农们也在属于自己的那片土地上耕耘着一个个美丽的“丰收梦”、“致富梦”!
  
  基地 扩规模
  
  时下,沿着西汉水逆行,落叶后的苹果树像严阵以待士兵,整齐有序的站在西汉水沿岸的田野上。
  
  农牧局负责人介绍说,该县苹果总面积50.72万亩,形成沿西汉水上游两岸及其支流60公里的苹果林带,覆盖14个乡镇24.7万人。
  
  近年来,礼县在苹果产业建设中,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起点建园,整流域、整村组推进的原则和统一设计、统一规划、统一调苗、统一栽植、分户经营的“四统一分”的办法,实行统一栽植。并每年筹措300万元资金用于苹果产业升级开发,建成500亩以上的合作社有11个、标准化苹果园7676亩。定植阿斯、倭矮、粉红女士等优质苹果生产示范基地31.24万亩。实现每年育苗100多万株。兑现扶持补助资金173.05万元。
  
  抓管理 提质量
  
  “多年来,老果园、老品种面积大,群众重定植轻管理,果品质量退化,市场竞争力不强是我县苹果产业发展的短腿。”该县农牧局常局长介绍说。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该县实施了“优果”工程,先后在城关、马河、永坪等乡镇以土地流转形式创建标准果园8276亩。在文家村建成主杆密植型苹果示范园、祁山新品种示范园、石桥柳树村千亩苹果标准化示范园等一批科技示范园。并全面开展了老果园改造、高接换优、新品种展示、新技术应用等推广和一村一品示范园建设,大力推广缩冠压冠、果实套袋、花前复剪等10项促优措施,累计完成高接换优6.23万亩,缩冠压冠14.2万亩;清洁果园28.4万亩。果树品种结构和树龄结构日趋合理,果品产量和质量明显提升。
  
  与此同时,邀请汪景彦、孙建设等省内外知名专家每年开展专题讲座,年培训农民科技明白人5万多人,苹果产区基本实现每户1个明白人。
  
  兴龙头 延链条
  
  “以前,咱们果农是坐地等客,自从组建了合作社,咱是旱涝保收!”永坪乡果农大户马德录高兴地说。
  
  为了彻底解决果品销路不畅、果贱伤农等制约苹果产业发展难题,该县广泛拓展市场空间,延伸产业开发链条,提高果品附加值。先后引进了陇南长城果汁厂,组建各级苹果专业协会64个,有1200多人从事苹果经营,基本上形成了生产、供销、贮藏、加工、包装等环节相互衔接的生产流通服务体系。并出台了果蔬气调库建设奖励办法,兴建贮藏设施13座,总库容34300吨,加上240孔苹果土窑窖,全县贮藏量达到36250吨。
  
  如今,该县苹果产业已基本形成了适应市场需求的高、中、低产品和商品果、原料果互补的资源体系和产前、产中及产后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健康运转的良好格局。
  
  品牌 增收入
  
  礼县永兴乡文家村老支书文新民介绍,文家村生产的苹果早在1964年就运至香港试销,其红元帅冠压群芳,曾轰动一时,经香港市场评比,夺得世界优质苹果称号。
  
  为了提高苹果的品牌效应,增加果品附加值,该县积极推行无公害生产技术及产品质量标准化和苹果产业“一注册三认证”工作。“礼县苹果”先后通过省农牧厅无公害苹果产地认定、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注册了“祁山”牌苹果、“先秦贡果”、“始皇贡果”等苹果商标品牌。“礼县苹果”在2011年11月浙江杭州举办的全国名优果品交易博览会上荣获“畅销产品奖”。
  
  小苹果成就大梦想。目前,全县年产苹果1.88亿公斤,产值4.52亿元。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大中城市及香港、泰国、印度、及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苹果主产区户均果品收入16753元,人均3030元。预计到“十二五”末,全县苹果总面积达到60万亩,总产值将突破5亿元。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