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敦煌:有“家”的葡萄“价”更高
9月初,记者来到肃州镇河州堡村7组,看到了长势喜人的反季节延后红提葡萄,感受到了村民丰收的喜悦。
“优育才能优产”
“中秋前后,敦煌的大田葡萄纷纷上市成了市场的宠儿,而我们设施葡萄示范园区里却一片安静。”河州堡村党支部书记崔文辉说。
的确,设施葡萄园区内的安静和大田里采摘葡萄的热闹场景形成了鲜明对比。记者进入温室后发现,藤上串串红提葡萄就像一个个娇羞的女子。仔细看,有的葡萄果体上刚覆上白膜,少许已变成红色,大部分还泛着青。
崔文辉说话间,还不时从成穗的葡萄中摘下几粒,丢在沟里,让人觉得很可惜。
“一是它们怕晒,因为还在成长期,为保证品质,不得不给它们都穿上‘衣服’遮光。葡萄成熟要等到12月下旬了。冬天,当各种植物都褪去绿色的时候,咱们温室里的反季节延后红提葡萄可是果红枝绿,那时才是它们闪亮登场的时候。二是种植设施葡萄绝不能像大田里那样一穗结果越多越好,而是要优胜劣汰控制结果数量。尤其是进入盛果期,更要严格按标准化生产要求控制。
一亩地种植葡萄430棵,每棵果实控制在7穗到9穗,每穗70粒到80粒,每粒重12克左右,预计亩产能达到2000公斤到2500公斤,亩收入5万元不在话下。种葡萄可得有长远眼光,决不能看着眼前的果实都好,就都让长着,该摘掉时一定得摘掉,保证葡萄品质才行,优育才能优产嘛!”崔文辉幽默的言语中透出满满的希望。
据介绍,这种高标准设施葡萄种植阴阳一体日光温室,目前,在敦煌市肃州镇河州堡7组已建有67座,均属三代节能日光温室,每座跨度11米,屋脊高4.8米,最长达到176米。三代节能日光温室于2009年4月开始在这里搭建。2011年又新建了10座,预计明年4月定植葡萄,2014年至2015年产生效益。
“反季节的葡萄藏着金”
今年61岁的张忠说起葡萄来,可有一套“种植经”。他告诉记者,2000年,他从武威黄羊镇畜牧学校退休回到敦煌后,就开始尝试种植大田葡萄,但受气候、水、电等因素的制约,再加上有些葡萄种植区的路未修通,让他屡次失败。直到2008年,他已经在敦煌4个地方种过葡萄。记忆中,在孟家桥买的那5个棚,花了他大部分积蓄,可最终还是无果而终。
8年多的葡萄种植经历,让他获得了不少种植经验。
“2009年,我来到肃州镇河州堡7组租种了3个高标准阴阳一体日光温室,共8.7亩。我之所以选择种植设施葡萄,是看到了它产出的巨大经济效益。我还为此外出到山东、河北、宁夏等地考察,发现设施葡萄种植占地面积小,主要以施有机肥料为主,真正做到了绿色无污染。所以,下决心来种植设施葡萄。2009年是定植育苗期的第一年,没有产值。可2010年12月,也就是种植的第二年,反季节红提葡萄平均亩产250公斤,上市每公斤售20元,平均亩收入5000元,你算算我的收入总共是多少?和以前大田葡萄对比,现在定植1棵设施葡萄的地方过去能定植3棵,不仅稀植而且限根生长,保证了葡萄的品质。不过我还在不断摸索和学习,有时还在自己地里做实验。施肥少施勤施,采用叶面喷肥,计划是1棵树上挂3穗,1穗0.85公斤,就能达到葡萄的最好品质。现在,我棚里的部分葡萄苗木就按这个标准来种植,每穗果实看上去颗粒都很饱满。可这还没到盛果年份,预计2011年冬季,一亩收1.5万元,我看能实现。因为目前,我这3年的葡萄只有60%挂穗,还有15%没定植上苗。不过,预计5年后,我近9亩的设施葡萄年产值达30万元,应该没问题,这反季节的葡萄可藏着金呀!”张忠胸有成竹地说。
据肃州镇政府负责人介绍,3年来,为了扶持设施葡萄产业发展,镇上组织农户到宁夏、张掖等地取经,为农户吃了颗种植的“定心丸”。市、镇两级政府还先后投入扶持资金400余万元,架设了输电线路、硬化了道路、安装了节水设施等。并确定了专门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指导。种植从2008年第一年无效益到今年的身价逐渐10倍增长,已让许多农户看到了设施种植葡萄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今年以来,农户种植设施葡萄的积极性明显增强。现在,在肃州镇河州堡7组的设施葡萄园区内,不光有7组的农户种葡萄,8组、9组的村民都抢着来种。2011年在镇上的引导下,合作社带领农户,又搭建了101亩阴棚。他们瞄准了高端市场,正努力打造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5年后,这里将是酒泉最大的设施葡萄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