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葡萄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葡萄酒质量分级亟须规范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第一食品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27票  浏览215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4月16日 13:55

  目前我国葡萄酒质量分级方法不是合理不合理的问题,而是没有发展到分级的阶段。当前,国内一些葡萄酒企业通过所谓树龄、年份、小产区等来推广产品,并不是分级,只不过是利用了消费者对葡萄酒认识不足,通过强化市场营销,来达到牟取更多利益的目的。实际上,我国优良酿酒品种的引进历史不长,自己选育的酿酒品种刚进入试验阶段,所以,目前我国的葡萄酒产业中,大多数产区的酿酒葡萄树龄才10多年。虽然个别产区有个别几十年生的葡萄树,但是一般都不是优良的酿酒葡萄品种,因为引进的优良酿酒葡萄品种,抗寒性差,需要埋土防寒,从而影响了生长和品质的稳定提高,一般生长约20年就要更新了。一些企业提出和酿制年份酒的时间也不长,真正意义的年份酒也就是这几年的事,严格意义的产区酒的特点也未形成。因此,目前国内葡萄酒行业应该做的是规范企业的行为,生产出合格优质的葡萄酒。
  
  记:一些葡萄酒生产企业为了更好地细分消费群体,纷纷对各自的产品进行了所谓分级,如“中国长城”推出“星级”系列干红,将产品分为一星到五星;“华夏长城”推出特定“小产区”干红,将产品按照产区打上了A区、B区、S区等标记;张裕将葡萄酒的产品档次分为“大师级”、“珍藏级”、“特选级”及“优选级”四个级别。请问您对此如何看?
  
  黄:各企业对自己产品的分级是依据各自不同的市场营销出发考虑的,没有什么可比性,与真正的分级标准也无关联。前面说了,目前国内一些葡萄酒企业以所谓树龄、年份、小产区等推广的产品,并不是分级,对我国葡萄酒产业质量提高所起的作用有限,而且容易误导消费者。相对而言,长城的星级和张裕的四级划分对消费者选择葡萄酒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它告诉了消费者自己企业生产的葡萄酒按照感官质量的高低或成本分为几级,但是具体叫法有待商榷。而且,最重要的是,企业提出的分级依据和标准应该明确,并在有关部门备案,能够提供给相关部门监管。如果企业没有分级依据和标准,建议目前不要标注级别,以免误导消费者。按照新国标,产品标注清楚葡萄品种、产区(具体到地名,而不是模糊的坡地产区、向阳面产区等)、年份、陈酿时间和出厂时的瓶内储藏时间、生产企业即可。
  
  国家拟出台相关法规加速葡萄酒质量分级工作
  
  记:新国标将葡萄酒分为优、优良、合格、不合格和劣质品5个等级,相应的要求在资料性附录中,不属于强制性条款。有人认为国标中的感官分级带着一定程度的主观色彩,能否对此谈谈?
  
  黄:新国标中有感观分级,这需要评酒师品酒水平很高并得到社会和消费者的认可。目前,国内能达到这个水平的评酒师太少了,认知度和认可度也较低。而且,感官分级带着一定程度的主观色彩,如果能结合一定的生化指标,特别是与品质和健康密切相关的指标作为基础就会更完善。现在相关研究正在进行中,需要一些时间。
  
  记:有报道称我国将成立专门机构,对葡萄酒的质量进行分级。能不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黄:不清楚。前面说了,目前,我国现代葡萄酒发展的历史较短,分级的时机尚不成熟,许多基础性研究工作也缺乏。即使制定分级标准,可操作性也低,监管难度会很大。
  
  记:那么有关部门做过哪些基础工作呢?
  
  黄:最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已提出制定《葡萄酒企业良好操作规范》推荐标准,目前已进入讨论评审阶段;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也提出了《中国年份、产地、品种葡萄酒管理办法》,初稿已完成,正在讨论之中。可见,中国葡萄酒的质量分级和管理体系正在积极推进之中,当然,葡萄酒的质量分级进展快些,将加快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步伐,也有利于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