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甘肃兰州:安宁5000亩生态桃园雏形已现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甘肃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43票  浏览235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4年5月13日 14:33


  
  城镇化建设
  
  桃产业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桃树对推动地方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功不可没,然而,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旅游业的发展,国内桃新品种的不断推出和栽培新技术的发展,安宁桃产业的持续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和“农家乐”蓬勃兴起,占据了大量的川地桃园,使得桃园面积逐年减少。”昨日,仁寿山南侧,安宁堡街道副主任朱功祖、安宁堡农科中心主任刘有硕正忙着指导施工人员为桃树施肥。作为安宁堡远近闻名的桃把式,安宁区的桃树改良离不开两人的艰辛付出。朱功祖说,安宁桃产业所面临的问题极为严峻,若不及早采取措施,扩大桃园种植规模,不久的安宁桃乡将无桃可采,白凤桃品牌将优势尽失,桃花会将成为历史。
  
  数据显示,2008年以前,安宁区通过国家富民强县项目建设万亩桃产业基地,目前栽培面积锐减至2600多亩,且还有减少的势头。这主要与近年来兴起的旅游观光农业密切相关,“农家乐”的大量发展,占据了大片的桃园,尽管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但给安宁桃产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严重影响了安宁特色桃品牌打造的基础和后劲。此外,品种结构不尽合理。在国内外桃优良新品种不断推陈出新的今天,安宁特色白凤桃经过多年栽植后出现了品种退化现象。目前安宁桃园栽培95%以上是鲜食品种,只有5%为加工品种,加工品种紧缺。而在鲜食品种中,8月以前成熟的早中熟品种所占的比重偏高,约占90%,而晚熟品种尤其是极晚熟品种则非常稀少,仅占10%。油桃和蟠桃发展较慢,且果形大、着色艳、品质优、不裂果、耐贮运品种更需引种试栽。因此,引进国内外桃优良新品种,进行及时筛选更新,是桃产业发展的关键内容。
  
  采后贮藏保鲜技术落后,产业链短。安宁鲜桃缺乏包装、贮藏、加工、营销运输等采后商品化处理环节,桃品有质量没档次,由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链条尚未健全,市场竞争力不强。而美国和其他桃果生产先进国家,鲜桃采摘后要经过清洗降温、分级、包装及冷藏等若干环节,然后才运往市场销售。其中在分级时,要将占总量20%左右的残次果淘汰掉。桃果经分级可实行优质、优价,供应不同阶层的消费者,经包装、冷藏工序,不仅可以保护果品,便于远销,而且可提高桃果档次,相应提升桃果的品牌效应。
  
  桃农经营方式转变,导致其不能专心于优质桃生产,影响了安宁桃的优质生产与发展。安宁堡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给许多桃农带来了另外快速致富的先机,“农家乐”、商铺和生态园等第三产业给农民开拓了新的致富途径,且投资少、见效快、收入高,许多桃农致力于第三产业,对桃园的管理和经营已无暇顾及,或桃园反成为发展经营的附属产业。在这样的情况下,安宁桃产业的发展前景可想而知,只能是粗放管理,任其发展,自生自灭。
  
  生产组织形式薄弱。果农协会、农业合作社等农民合作组织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传统小生产与现代大市场严重脱节,制约了桃产业的健康高效发展。目前安宁桃的生产主要是一家一户的小农方式,栽培零散,缺乏规模,难以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使得桃果的商品率、优质率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因此,建立规模化优质桃果生产基地,发挥桃农协会或合作社的社会作用,以公司加农户加基地的方式实现安宁桃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中存在的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