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甘肃兰州:安宁5000亩生态桃园雏形已现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甘肃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43票  浏览239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4年5月13日 14:33
  中国甘肃网5月13日讯据鑫报报道 (记者 张小燕 文/图) 在数十年的发展中,安宁的桃与桃树,被赋予了经济开发、生态建设以及文化拓展等多重应用功能,不仅成为安宁的独特风景和独特资源,更成为解读安宁的形象名片。
  
  作为我国著名的“四大桃乡”之一,“十里桃乡”和驰名全国的“白凤桃”已成为安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不仅给种植户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也造就了有口皆碑的兰州特色文化品牌。为使桃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安宁区积极开展桃树“稳川、上山、进沟”工作,力争经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实现保持5000亩生态桃园目标。
  
  以桃花为媒
  
  今年旅游节签约109.65亿元

  
  5月的安宁堡,山峦叠翠,绿色葱茏,一片片枝繁叶茂的桃树林里,不时可以看到一个个青绿色的小桃。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每年四月开始,仁寿山下是成为兰州人最爱去的地方,从赏花到摘桃,持续近8个月的桃花节如今已成为成融赏花、旅游观光、经济贸易、对外交流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经济文化盛会,并以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名扬全国,成为安宁甚至兰州对外开放和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桃花,已然成为了安宁的形象之花,经济之花,品牌之花。
  
  今年70岁的朱大爷至今还记得安宁区首届桃花会的情景:“人特别多,一个挨着一个,摆了十几个凳子的小茶摊,从早到晚游人就没间断过,没有凳子干脆就站着,从那以后,政府开始每年举办桃花会,当地的农民也把摆茶摊改开农家乐,呵呵,生意个个火,现如今,桃花会成了招商引资的绝佳平台,每年都会有不少大项目在安宁落地,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使安宁区的城市形象得到改观,更重要的是推动了安宁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桃花,给安宁带来的是富足、安逸。”
  
  资料显示,安宁堡种桃历史悠久,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明清时,兰州焦桃被列为贡品,因此安宁也成为全国著名的桃乡之一。每年暮春时节,十里桃乡“处处桃树红霞飞,片片桃花吐芳菲”。晚清以来,安宁桃林渐为人知。至民国时期,随着这一带住户的增多和交通的改善,安宁桃花才为众人所观赏。此后,安宁桃园便成为兰州市民春游赏花佳地。1984年,旨在宣传兰州,宣传安宁,由市、区人民政府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桃花会和物资交流会。此次桃花节拉开了安宁桃花经济的大幕,游客比肩接踵,车辆排成长龙,餐饮、娱乐等消费供不应求。在此带动下,群众经营旅游的意识迅速提升,从最初的摆茶摊,到响应政府号召开办农家乐,再到自掏腰包新建、扩建,当地群众思想意识悄然发生改变,农家乐持续火爆。
  
  然而,依托桃花会开展的农家乐虽然风生水起,但依然存在整体发展不平衡、管理和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作为城乡一体化试点示范区,2010年,安宁区委、区政府果断决定,全面实施安宁堡农家乐提升改造项目。转型升级后的农家乐经济、社会效益已开始显现,到了周末,这里是游人如织,一院难求。作为兰州市最大都市休闲度假区,农家乐提升改造项目投运后,预计年收入可达1500多万元,还可吸纳2000多名失地农民进入该经济实体,通过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达到农民到市民的转变,促进城市和农村进入一体化联动发展的目的。
  
  从桃花会到桃花节,再到蟠桃会,让安宁堡这个从传统农业向独具特色现代观光旅游业过渡的乡村,充满了勃勃生机。花是灵魂,桃是支点。桃花聚集了人气,也聚集了商气,安宁因花而兴,因桃而辉煌,桃花节搭建起来的大舞台,不仅带来了金灿灿、沉甸甸的财富,也为安宁的社会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招商引资洽谈会成为每年桃花节上的重头戏。数据显示,2014年第31届中国·兰州桃花旅游节签约项目10个,总计划投资109.65亿元。
  
  依靠优势、把握机遇。作为安宁旅游板块的重中之重,一个旨在打造一流的、高品位的旅游服务项目——仁寿山文化产业园正在加紧建设中。“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就是让安宁旅游再上档次,由单纯观光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旅游转变、由单一旅游发展向旅游文化融合发展转变,推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关键是把软实力硬化,使文化资源变为旅游资源,落实到旅游景点、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的开发上。有文化有旅游才有产业,有了深厚的文化才有更好的旅游市场。”安宁区旅游局人员表示。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